新闻作品评析

第七节 广播新闻现场直播

字体:16+-

一、新闻现场直播的缘起

从形态上看,广播的现场直播实际上就是广播的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广播的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虽然名称不同,其实含义是很接近的,二者只是有不同的突出与强调的元素而已。录音报道是指利用新闻事件的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而展开的报道,而现场报道则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访问、口述所见所闻,并且伴有实况音响的报道方式。在这里,录音报道强调实况音响,现场报道强调记者在现场中口头报道。

说起广播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出现,有一个人是无法回避的,他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华·默罗(Murrow Edward)。他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7年被派往伦敦,任欧洲记者站的负责人。他主持了“现在请听”、“这里是伦敦”等广播节目,被誉为“现场报道的鼻祖”。1938年3月,默罗从伦敦赶到华沙,筹办一个文化节目。听说德军正在越过德奥边境,向维也纳逼近,默罗用一千美金包下一架27座的客机,独自直飞维也纳。

1938年3月12日,默罗在德军进占维也纳的同时,向美国听众广播了他的第一篇战争报道:

我是爱德华·默罗,此刻正从维也纳报道。现在是凌晨2点30分,希特勒本人还未到市内。看来,没有人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到这儿。但是绝大多数人预料他会在明早10点之后的某一时刻到达……我是几小时前乘飞机从华沙取道柏林来这儿的。从飞机上鸟瞰维也纳,我发现她跟从前没有两样。但是维也纳确实有所变化……人们在这里把武器举得要比柏林高一些,而且,人们说起“嗨,希特勒”这样字眼声音也要高一些。……年轻的纳粹冲锋队员乘车在街道四周游**。他们乘着军用卡车、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唱着歌,向人群投扔桔子皮。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大楼都设有武装警卫,包括我现在临时广播的这座楼房。整个城市有一种断定要发生某种事情的迹象,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想知道希特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到达这里。

爱德华·默罗的这次报道被视为广播史上的第一次“现场直播”,给广播记者留下了许多的启发。此后,默罗又进行了一系列出色的广播报道。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说:“1940年底,爱德华·默罗每天晚上都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听众报道纳粹空袭伦敦的消息。他的‘这里是伦敦’形象生动地报道了不列颠战役,给美国人的心灵造成了最大的震撼。默罗那平静而令人信服的声音把炮弹肆虐下熊熊燃烧的伦敦展现在美国人民的眼前,使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领悟到这场战争的性质。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后来这样评述默罗的广播:‘你在我们的房舍里焚烧了伦敦城,我们感受到了那熊熊火焰。’”[5]由此可见,广播现场报道呈现现场的效果,给当时的美国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