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形成龋齿。龋齿的病变过程比较缓慢。乳牙因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
(一)病因
1.牙齿结构缺陷
(1)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釉质的发育与钙、磷、氟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的供给量有关。氟是增进抗龋能力的最主要的微量元素。牙釉质内氟达一定含量时,才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含氟低则容易受酸腐蚀。
(2)牙齿排列不齐:不易刷净,使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存留。
2.食物残渣的存在
幼儿睡前进食,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为细菌的发酵提供了温床。
3.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作用
口腔内的乳酸杆菌将残留食物发酵产酸,酸进而腐蚀牙釉质,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二)发展
浅龋→中龋→深龋→牙髓炎→牙槽脓肿、牙龈炎等。
(三)防治
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普及口腔卫生及龋齿预防知识刻不容缓,原卫生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起,将每年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以唤起各部门对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做好口腔保健和龋齿预防工作。
第一,多晒太阳,合理营养。孕妇怀孕期间要注意钙磷的摄入量,要供给儿童合理膳食,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第二,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第三,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刷牙漱口。
第四,氟化防龋。口服氟化自来水是预防龋齿的一项有效、安全、经济的公共卫生措施。广州市自1965年开始使用氟化自来水,龋患率降低了50%~60%。
第五,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龋洞尚未穿通牙髓,可补牙。若乳牙患了龋齿,未能及时修补,可使牙周组织发炎,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失去,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因此,乳牙患龋应早治。
资料链接
科学刷牙
学前儿童应从小培养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合适的牙刷可有效去除牙缝内的食物残渣,保护儿童的牙齿免受细菌和酸性物质的腐蚀;反之,牙刷刷毛过硬,刷牙方法不当则会加重牙釉质的磨损,增加牙齿的患龋程度。
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竖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要着重刷后面磨牙的咬合面,里里外外都要刷到。
儿童要注意选用合适的保健牙刷,刷头小,两排柔软的钝形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