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刚过3周岁的舟舟入园了。可入园不久老师就发现,舟舟在园期间对老师主导的集体活动完全没有兴趣,对老师的语言没反应,不能跟随和参与;其他幼儿认真坐在自己小椅子上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舟舟却自顾自站起来,在教室里走动,爬到老师办公桌边的高椅子上或者躺在教室中间的地板上。在体育活动时,他也自顾自玩大型玩具,保育老师把他拉到集体中,几秒钟后他又离开去玩大型玩具或跑到沙坑玩沙子……舟舟怎么会这样?不久后,舟舟被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
自闭症(autism)或自闭障碍(autistic disorder)亦称孤独症,属于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范畴内的疾病单元,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环境、疫苗、饮食等因素及某些器质性因素有关。作为一种严重的发展性障碍,自闭症影响儿童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各个方面。
资料链接
194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坎纳(Leo Kanner)描述了11个有类似表现的儿童,幼年时的他们像躲在自己的壳里,关注物体而忽视人的存在,避免与他人的目光接触,语言有限或没有语言,行为上表现出刻板的动作,而且都表现出对同一性的坚持(preservation of sameness),即强烈地、迫切地要求日常生活的程序和活动保持一致,除了他自己,不允许任何人打断或改变。坎纳将这种障碍命名为“婴儿早期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并提出了这些儿童的核心特征:“在生命的一开始就缺乏把自己与他人以正常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能力”,即“一种极端的自闭性的孤独,无论任何时候,对于外界的任何事物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紧紧关闭与外界联系的大门”。坎纳当时认为自闭症发作的原因是先天性地缺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目前,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终生发展性障碍,一般在儿童最初的几年内发生,是几种弥散性发展障碍中的一种。现在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用自闭症谱系障碍替代弥散性发展障碍。
资料链接
其他较常见的弥散性发展障碍(PDD)主要有:阿斯伯格症(AD)、雷特障碍、儿童期分裂障碍或儿童期统合失调和非特定性弥散性发展障碍(PDD-NOS),这些障碍连同典型自闭症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五种亚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社会和交流技能的显著损伤、刻板性的兴趣和行为,区别在于症状和能力的形式、弥散程度和严重程度以及发生年龄的不同。
自闭症儿童早期较难养抚,表现为睡眠少、好尖叫,只有在童车里被推着走或被抛着玩、听音乐或其他节奏感强的声音时才可安静下来;倔强、固执,对拥抱缺乏回应,洗澡和穿衣时挣扎、反抗;有的则表现得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注意周围的动静,不理会父母的来去,饥饿或不舒服时缺乏相应表示,常在童车里摇晃或撞头,并对发光的东西,旋转的风扇和车轮子等有特殊兴趣,而对一般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则无动于衷。6~7个月仍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恐惧陌生人;常回避与别人对视,忽视周围人,不需要父母的关注与爱抚,与人感情疏远。行为方面出现典型异常或偏迟,过早出现一些与正常儿童迥异的情况,如出生4个月就能集中注意看某些物体或图画,7个月时看到父母叫“爸、妈”,2岁左右对认字感兴趣,并很快认得许多字等。
自闭症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对该类障碍应采取包括教育训练、行为与心理矫治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且自闭症群体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在对他们进行安置、教育和干预时,需要进行个别化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