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2版)

二、学前儿童饮食卫生

字体:16+-

(一)食品卫生

下列几种食物情况应排除在学前儿童饮食的选择范围之外。

1.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被细菌污染后腐烂变质,不仅营养素被大量破坏,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致病因素。如粮食、玉米、花生霉变后产生黄曲霉素会致癌,腐烂的肉类中有大量的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易产生有害物质。

2.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

腌腊制品、烘烤和熏制的食物含有亚硝胺和多环芳烃致癌因子。咸菜、火腿、熏鱼等食品不宜提供给学前儿童食用。

3.天然有毒食物

四季豆中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毒物质,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和溶血作用,胰蛋白酶抑制物对肠道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食用未熟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应先将四季豆用清水浸泡,然后烧熟再食用。发芽的马铃薯、新鲜的黄花菜、发青的西红柿等都含有毒素。

4.含有农药、人工色素等有害物质的食物

为防止农药中毒,蔬菜、水果必须洗净浸泡后才能食用。有些颜色过于鲜艳的水果,可能添加人工色素,也不宜食用。

(二)烹调制备卫生

托幼机构在烹调食品时的总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并能杀灭细菌,增加色香味,刺激儿童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但如果烹调方法不当,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素,烹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B族维生素属水溶性维生素,为减少B族维生素损失,淘米次数不宜过多或反复搓洗,不用热水、流水洗,做面食如馒头、面条不放碱或少放碱,因为维生素B在碱性溶液中容易被破坏。煮面条、下馄饨和饺子的汤及米汤应充分利用,不应丢弃。

第二,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蔬菜应先洗后切,洗后不应放置过久,炒菜时要用急火快炒,时间不宜过长,且不用铜锅;炒前避免用水泡、用开水烫;做好的菜要及时食用,随做随吃,不留隔夜菜。

第三,烹调食物时,可适量加醋,醋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损失,又能促进肉类及骨中钙的溶解吸收,还能去除动物性食物的腥味。

资料链接

中华饮食文化及其对学前儿童饮食的影响[1]

中华饮食文化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烹饪原料的广泛与多样。在日本学者木村春子看来,“中国菜中,地球上生成的万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只要是能食用的东西几乎都被用来作为原料”。作家夏丏尊《谈吃》中说:“中国人于世界普通食物之外,还吃着他国人所不吃的珍馐,吃西瓜的实,吃鲨鱼的鳍,吃燕子的窠,吃狗,吃乌龟,吃蛇,吃狸猫,吃癞蛤蟆,吃癞头鼋,吃小老鼠……如果能够到,怕连天上的月亮也要挖下来尝尝哩。”的确,在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民族在博食上堪与中国人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中国地域广阔,动植物品种繁多;二是对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兼收并蓄;三是宗教特别是道教的贡献;四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食物原料的广泛与多样有利于解决学前儿童有限的胃容量与高度的营养需求的矛盾。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发育极为旺盛的时期,生长速率较快,需要各种营养素和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产能营养素和无机盐、维生素等非产能营养素都是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儿童有着高度的营养需求,然而又有着有限的胃容量,这一矛盾决定了含有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对儿童的重要性。我国食物原料的广泛与多样在客观上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客观基础。食物品种多样,因而成人可以从中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选择营养价值高的绿叶蔬菜或鲜豆而不选择淡色的或根茎类蔬菜,经常选用各种粗粮而不仅仅以细粮为主食——由此保证儿童补充充分的营养素,并使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得到互补,以满足儿童正常的生长与发展需要。同时,食物品种单一和缺少变化,只能降低儿童的食欲,因此,在保证各种营养素供应充足的前提下,用同类食物的不同品种轮流更换,可以提高食物对幼儿的吸引力。

(三)厨房卫生

托幼机构的食堂要接受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申领《卫生许可证》,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厨房要有合乎卫生要求的面积,各室的安排要适合工作程序,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第二,应有防蝇、防鼠、防蟑螂的设施,排烟、排气的设备,污物处理设备。

第三,水源充足,下水道通畅,洗碗、洗菜的池子应与洗拖把的水池分开。

第四,消毒设备齐全,餐具要及时消毒,食具一餐一消毒,若用水煮则需在水开后15~20分钟,若用笼屉蒸则水开后至少要蒸30分钟。消毒后的餐具要妥善放置,以免受污染。

第五,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生熟食品应分开,厨房用具刀、案板、盆、筐、抹布等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第六,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应有通风设备,以降低厨房的温度和湿度。窗户应装有纱窗。窗户开阔,并有人工照明,使厨房明亮,以便彻底清除污物,保持清洁。

(四)炊事人员卫生

第一,定期体检。炊事人员上岗前必须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厨房工作;以后每年必须体检1~2次。同时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凭卫生部门颁发的合格证持证上岗。凡患肠道传染病、皮肤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者应立即调离炊事员岗位,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才能恢复工作。

第二,炊事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注意手的清洁,上班前、大小便后要洗手。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如厕前要脱去工作服,工作帽要能包盖住头发。烧菜、分菜时要戴口罩,不对着食物说话、咳嗽、打喷嚏;不直接从锅中取菜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