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依法治园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的幼儿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还必须依赖于是否认真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从绝大多数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反映出,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不是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幼儿园教职员工对岗位责任制的工作要求实际遵守和执行不到位,表现为教师和工作人员缺岗、擅自离岗或者在岗不作为,导致发生幼儿园安全责任事故。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幼儿园管理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幼儿园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自觉的行为。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全体教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例如,邀请幼教专家到园开展依法治园专题讲座,讲解依法治园的含义、基本要求、幼教工作的特殊性质、幼儿园与幼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关系、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类型、幼儿园安全事故纠纷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可控性和可预防性、如何与幼儿家长和谐相处、幼教人员如何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触目惊心的幼儿安全责任事故、依法追究幼教人员法律责任、过错推定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理、幼儿伤害的伤残鉴定、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处理途径、法院诉讼的基本程序等知识,使幼教工作人员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面临的工作风险、幼儿园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增强教职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我要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意识,逐步养成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园管理工作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二)充分发挥幼儿园管理者的示范效应
幼儿园规章制度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需要全园教职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特别是通过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从反面教育教职员工遵守和执行工作规程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园长、副园长及年级组长等管理层人员应当率先垂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样也可以激发其他教职员工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随着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对工作性质和自己承担责任认识的不断提升,幼儿园可以探索开展组织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全园教职员工所共同追求的工作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通过幼儿园组织文化的柔性作用来凝聚人心,协调人际关系,促使幼儿园管理水平逐步达到刚性与柔性的平衡与协调,保证幼儿园管理秩序良好,促进幼儿园安全、健康发展。
(三)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
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涉及的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由计划、实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组成的。这四个环节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互相衔接和联系,按照管理事务的程序运行。幼儿园管理同样适用这一原理。经过科学、合理地制定过程,幼儿园内部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管理制度体系。幼儿园在要求教职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就必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应当建立精简有效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机制,通过管理层级的设置和职责分工,由上到下,层层监督检查,完善流程,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同时配合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效应,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016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颁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办法规定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省级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下一级及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同时科学制定了六项一级指标和十五项二级指标,建立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学校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