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问题讨论

十六、主题墙是什么,如何设计主题墙

字体: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环境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作为物质环境的墙面环境,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通过幼儿参与完成的主题墙,在情感上带给幼儿愉悦感,这又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主题墙面设计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主题墙面,顾名思义,是教师根据幼儿某阶段学习的主题内容而设计的墙面环境,其作用是引领幼儿的探索学习,梳理、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和获得的经验,反馈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1]主题墙一般设计在幼儿园各班教室的墙壁,它主要是根据各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而设计和布置的。比如,春天就要到了,各班都在进行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在教室中,有一面主墙壁就要根据春天这个主题来进行装饰和布置了。见图3-9和图3-10。

图3-9 主题墙——春天

图3-10 主题墙——我要上学了

主题墙面设计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补充。要充分发挥主题墙面的“第三位教师”作用,在设计主题墙面时,幼儿教师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1.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比如,小班或小小班刚入学的时候可以结合“我的家”主题,在墙面上贴上全家福,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在刚入园时存在的焦虑和不安,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爸爸妈妈与他们在一起。另外,活动墙上也可以布置“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就可以看看这面墙,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让幼儿对班级多一份牵挂,多一点来园的愿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墙饰的内容时应更多地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追求精致、美观。例如,中班的主题“大人的世界”,我们将孩子们自己写的、画的父母工作的调查表贴在主题墙上,使孩子们从墙上不仅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爸爸妈妈的工作,从而了解大人们世界里的各行各业。又如,大班的主题“我从哪里来”,我们从一位做医生的家长那儿收集来了大量十月怀胎的母亲的照片,贴在墙面上供幼儿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其实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并不困难,老师既没花太大功夫,又体现了以孩子为主的环境,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一定能让环境“说话”。

2.交还幼儿主动权

长期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老师精心打造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原因何在?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成人意志,哪里有幼儿的自主与创造?要想让幼儿学会自主创造,老师首先要放手,要将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要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做法,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创设“有趣的昆虫”主题墙饰时,可以先由师生共同讨论墙饰布局,然后由老师创作大背景:远处的蓝天、黄绿相间的公园、茂盛的树林,以及肥沃的黄土地,让孩子们在这其中丰富内容。可以将画的、做的、收集来的贴在上面,挂在上面。孩子们享受到了这个过程会非常高兴。

图3-11 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

又如,围绕“漂亮的服装”主题,老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大量运用废旧材料,然后搭出一个简易的舞台……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衣服,画出来,贴出来,剪出来。样样“绝活”,孩子们都使出来了。见图3-11。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

3.注意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我们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题墙面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变化、增减。[2]可以随着幼儿兴趣布置墙饰,或随着季节的变化、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这可能对老师的工作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大环境,然后逐步地深入与丰富。例如,大班主题“特别的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也是孩子们进入大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再比如,“幼儿园的最后一次生日”“自己的喜好”,这些墙饰都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小的内容经常在换,但大的主题还是保留了。第二,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3]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了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的努力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主题墙面“我的梦”,让幼儿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情感融入墙饰中,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对话活动。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1] 赵萍.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成长[J].幼教天地,2009(30):232.

[2] 于巧芳.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探析[J].新课程·小学,2009(9):49.

[3] 于巧芳.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探析[J].新课程·小学,200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