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所以说光辉,并不仅仅指教师传授给幼儿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教会幼儿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说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严肃对待。但是,由于幼儿在心理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有时甚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所以,对于幼儿的撒谎行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界定。
【案例】无意说谎的童童
周一开学了,大家都回到了幼儿园。小班的壮壮和童童在一起兴奋地聊着周末自己都干了什么。周末,壮壮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去了动物园看动物,所以,壮壮兴高采烈地给童童讲着他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有趣的动物,而童童听着听着,感觉像自己在电视上《动物世界》里看到过的情景,所以童童也就跟着壮壮一块说自己也去过动物园,自己看到了好多可爱的动物。他说得有模有样,跟真的见过一样,大家都信以为真,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去过,大家都很高兴。放学后回到家,他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看得出来,童童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但妈妈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童童说谎了。
那么面对上边案例中童童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说谎的概念进行界定。当前,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谎言的概念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1]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国内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了研究,如幼儿说谎的年龄、发生率、心理分析以及原因对策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幼儿说谎的类型及原因来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说谎的分类及其原因
(1)无意说谎及原因分析。
无意说谎,即幼儿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说谎,而且说谎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并且在说的时候不会感到胆怯和不安。之所以会这样,首先是因为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质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质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就像上述案例中的童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把真实的情景和电视上看到的情景混淆了,属于无意说谎,所以妈妈不要太担心,因为随着童童年龄的增长,他的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也会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
其次,幼儿表达能力受限制引起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
最后,幼儿理解能力受限制也会引起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师提问孩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能会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撒谎。
(2)有意说谎及原因分析。
与无意说谎相反,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去骗人,比如满足虚荣心、逃避惩罚、得到奖励等,他们是明确知道自己在说谎的。另外还有一种有意说谎,就是模仿性的说谎,即看到或听到别人说谎后,自己也开始学着骗人,他单纯地只是为了模仿而去说谎。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幼儿自身因素。[2]第一,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错误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做错了事情或有什么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避免惩罚而说谎。
第二,取悦大人,得到奖励和更多关爱。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或老师,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幼儿的这类说谎,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教师应当注意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和教育。
②成人的影响。第一,家长说谎,幼儿模仿。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家长的影响有关。家长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也没什么的错觉。
第二,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我们常说,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认为只要承认错误就能得到表扬。
2.对幼儿说谎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说谎类型及其原因分析,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1)对无意说谎的幼儿,应该明确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
对于无意说谎的幼儿,切记不可给他们戴上说谎的帽子。首先应该明确知道他们说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幼儿认识的水平较低,就直接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去改正他们的错误。就像上文案例中的童童,妈妈明白了童童是因为把现实和想象混为一谈了,首先应该告诉童童:“我们周末没有去动物园,而你说的情况,动物园确实也会有这种情景,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去动物园,没有亲身去观看,所以,这周末妈妈带你去动物园,这次你好好看看,是不是和壮壮说的一样,会不会也有你在《动物世界》上看到的动物。”这样一来,童童就明白过来了。
(2)分析有意说谎的原因,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了解到幼儿是有意说谎后,要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是那些为了虚荣心说谎的幼儿,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当面揭穿。
【案例】说谎的笑笑
大班的笑笑午休的时候尿床了,起床后应该自己叠好被子出去活动,可笑笑迟迟不肯叠被子,后来挨着笑笑的另一个幼儿看到了笑笑湿湿的床单,就大喊:“笑笑尿床了,笑笑尿床了……”这时老师走过来看到了,笑笑大声说:“不是我尿的,是我中午喝水时不小心洒上去的。”老师明白笑笑是在故意说谎来掩饰,但老师并没有立刻去揭穿,而是说了一句:“哦,是这样呀,那你帮老师把被褥拿出去晒一晒好吗?”于是,笑笑就和老师一起抱着被褥出去了。在外边,老师问笑笑是不是说谎了,笑笑立刻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觉得难为情才那样说的。”老师温柔地笑了笑说:“没关系,但是你要知道说谎是不对的,以后再遇到其他的事情可千万不能说谎了,特别是那些会伤害到其他人的事情。”笑笑听后点点头笑了。
还有的幼儿是为了得到奖励或是逃避惩罚而故意说谎,这时候,老师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教导,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错误。
(3)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种影响可能会潜移默化地伴随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在幼儿期,幼儿酷爱模仿,并且把大人们,特别是家长视为崇拜对象进行模仿。这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避免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外,家长在发现孩子说谎时也不要太过着急,表现得特别生气,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改掉坏习惯。
(4)教师的奖惩要得当。
表扬、奖励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当的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批评、惩罚则是为了纠正和防止孩子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如果批评、惩罚不当,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5)家园合作,共育幼儿。
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幼儿。面对儿童说谎的问题,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等。同时,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只有双方共同了解,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共育的效果。幼儿的说谎现象从身心发展来看,我们不能盲目地给予定论,而应该分清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并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来加以解决。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说谎问题有重要影响。
总之,幼儿的说谎行为是不能忽视的。对此,老师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明白他们说谎的原因,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以教师的爱心去感化和引导说谎的幼儿,把他们培养成心理健康、品质健全、道德高尚的人。
[1] 高海霞.关于幼儿说谎现象的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1(2):142-144.
[2] 张华英.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