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问题讨论

三十六、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字体: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仍频繁发生,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嬉闹受伤的飞飞

萌萌和飞飞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同班小朋友。一日,教师王某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在排队时,王老师一再交代:“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下楼梯时,飞飞站在萌萌的背后,两人均在队尾,趁队伍行走拉开距离时,二人嬉闹,萌萌背飞飞时摔倒,导致飞飞的左股骨中段发生斜形闭合性骨折。

【案例】被铅笔戳伤眼睛的瑄瑄

2007年1月3日上午,幼儿园正上图画课,小朋友们一个个兴奋地拿着笔涂鸦。突然,一支铅笔戳进了瑄瑄的左眼。事情发生后,幼儿园把瑄瑄送去医院治疗。当天下午,瑄瑄的父亲接女儿时,发现女儿的眼睛红肿。回到家里,瑄瑄的疼痛并没有好转,父母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第二天,瑄瑄被转送到了上海治疗,被诊断为左眼角巩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是十级伤残。

以上叙述的两个案例是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健康幼儿在托幼机构内突然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但会使幼儿蒙受很大的痛苦,给幼儿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托幼机构的正常工作造成冲击和影响。研究资料表明,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儿童死亡的人数在儿童各项死亡原因中的比例呈日趋上升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造成安全事件的起因,从而制定积极的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1.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意外事故,是指入园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1] 造成幼儿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范围、种类比较复杂,既有来自幼儿本身的原因,也与教职工的保育、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1)幼儿时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幼儿易受伤害。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什么是危险,什么东西不能碰,好奇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想尝试,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有的孩子用手指去挖电源插座的小孔,就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有的孩子见到东西就往嘴里送,就可能误食药物、变质食品和异物等有毒有害的物品,导致中毒或体内异物的产生。

从生理学角度讲,幼儿的骨骼、肌肉、关节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差,反应不够灵敏,平衡能力低,再加上幼儿又好动,因此很容易发生跌伤、扭伤、骨折等情况。

(2)幼儿园管理不善,制度不严。

管理上的漏洞、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幼儿园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现漏洞。有的幼儿园虽有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比如,有的幼儿园门卫管理不严,出现陌生人出入的情况,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3)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

托幼机构内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是由于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未落实造成的。比如,有的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远离活动区域,疏于照顾,造成幼儿摔伤、骨折等事故;有的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剪刀不符合安全要求,造成幼儿割伤或刺伤;有的保育员将盛满滚烫菜汤的桶送到仍在进行游戏的活动室后一走了之,造成幼儿烫伤。

我们都不希望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提高全体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消除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2.预防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①提高安全意识。幼儿园领导要充分认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认识到安全是一个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幼儿人身安全,才能向社会、家长承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领导还应该克服重效益、重教学、轻安全的短期行为,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教学的关系,真正做到强化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管理网络,无论资金如何紧张,安全投入不能削减。

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做到: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将每项责任明确到每个工作人员,做到细化,“谁主管,谁负责”,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凡失职、渎职造成师生受伤或幼儿园财产损失的,都应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2)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

要保证幼儿在园内的人身安全,就要求幼儿园给幼儿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环境。幼儿园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教育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检查电源插座安装高度是否安全,线路有无漏电,桌子、椅子、玩具橱等摆放是否合理,幼儿活动场地、活动器械、各种玩具等是否有安全隐患。教师发现学校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汇报、及时维修,让幼儿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幼儿在危险的条件下活动。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园内传播、流行。

另外,幼儿园在组织幼儿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中,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织者要配备足够的保教人员,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有计划,确定好具体的活动方案。

(3)注意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

3~6岁的幼儿一般是早上被家人送到幼儿园,开始一天的集体学习、生活和游戏,下午再被父母接回家。教师应高度关注幼儿在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幼儿造成致命的伤害。教师在晨检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人携带尖利的物品来;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和游戏时,保教人员要全面细致地照顾全体幼儿,不得擅离职守;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要增加保教人员的数量,防止走失和发生意外;进餐时要提醒幼儿不要说笑、打闹;幼儿哭闹时不要勉强其进食,以防窒息;幼儿睡觉时,值班教师要进行巡视。

(4)家园密切合作,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更是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一项关于300名幼儿对“危险”定义认知的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42名(14.00%)幼儿对于“什么是危险”没有作答或表示不知道;172名(57.33%)幼儿能以“具体举例”的形式对“危险”下定义;68名(22.67%)幼儿通过“措施描述”来解释“危险”概念;11名(3.67%)幼儿能够概括出概念的重要属性。总体而言,幼儿主要通过“具体举例”“措施描述”两种形式掌握概念。[2]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多通过一些感性的、具体的、生动的、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幼儿自身的保护意识,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危险,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样做才是应该的。同时要加强幼儿体能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另外,教师可利用家园联系版和宣传橱窗进行幼儿安全知识宣传,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实实在在地为孩子着想,让幼儿园里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在面对危险时能真正地从容不迫,让每个孩子平安、快乐、健康地成长。

[1] 李俊祺.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幼教天地,2008(17):230.

[2] 杨余香.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