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问题讨论

四十六、如何进行教育反思

字体:16+-

教育反思是指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的一般性记录和白描式写作,也不像教育案例研究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判断。这种形式在教师的教育研究中占很大比例,尤其在教育研究的初期。

1.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要教育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魏书生、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窦桂梅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

2.教育反思的类型

教育反思运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中,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

专题反思有着明确的问题取向,常常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这种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分析也相对较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可选择作为反思对象的专题是很多的。比如,从教学各因素来看,可以是教育任务的完成程度,或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适宜程度,或是教学策略选择的得当程度等;从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来看,可以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和空间的程度,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等。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几乎都可以成为专题反思的对象。

整体反思常常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①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②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③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④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这些行为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虽然缺乏专题反思的针对性,但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

(2)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这样的反思即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课中反思是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中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往往出人意料,具有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案例】玩具材料的充分准备

一位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给组合玩具的零件分类”的活动时,发现幼儿总是在争抢分类盒,而且玩具零件放得很杂乱,一个盒子里被放进几种不同的零件,教师发现是因为自己制作并提供的分类盒太少了,随即为幼儿提供了一堆纸盒、剪刀、双面胶等材料,让幼儿自制分类盒,然后再给零件分类。这种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课中反思。

课后反思是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案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小班生活区为训练孩子正确拿勺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在区域里投放各种大嘴巴的动物造型,及小碗、勺子、各种珠子。开始时,小朋友对这个区角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几周后孩子的兴趣大减,去这个区角活动的人越老越少了。

教师发现这个问题,思考原因,发现这种动作训练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难度,而且没有了开始的新鲜感。通过反思,教师认为应在材料上做文章,并且加大游戏规则的难度,一是把动物嘴巴做小,在原有动物的脸谱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记,要求投放不同颜色的珠子;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喂得又快又准。这样一改变,幼儿的兴趣大增。那么,以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教师通过反思得出:要通过观察与交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每次活动都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3.教育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1)反思记录要及时且真实。

写教育反思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赶紧把它记下来。同时,教育反思是教师思想的书面呈现,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感兴趣的体裁予以记录,点评式、提纲式、案例式、随笔式等均可。但要注意,由于教育反思源于教育实践,生成于教育活动,所以应该是教师亲力亲为的教育经历的体验、感悟和分析,是为自己服务的,一定要求“真”。这个“真”,一是指无论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真实、客观地加以记录,不矫饰、不虚构,成功就是成功——学会自我欣赏,失败就是失败——学会自我批判。二是指做自我分析时也要真实、真切记录下自己对教育事件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教育反思不能以自我的真实经历和感悟为基础,要么摘抄文稿,要么无病呻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2)反思不求全面,只求精湛。

教师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繁杂忙碌,对每一次教育活动都进行全面总结反思,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即使是一堂课、一次班会、一次家访,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全面记录。写教育反思,要求突出重点,展示亮点。比如,可就教学过程的某环节(导入、探究、巩固、运用等)、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情感的激发、知识的掌握、讨论的形式、探究的实效等)的得、失、惑谈一点或几点感受最深刻、体会最真切的认识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要将反思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

教育反思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容和看法多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探讨,或者将反思后的策略与创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自己反思的成果,提升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能力,最终达到促进个体专业发展的目的。

比如,一位教师在对“个别化教育”进行反思时想到,区角活动能够较好地关照到儿童的个别差异,但是集体教学往往选取相同内容、运用统一教学方法、最后也要求儿童达到大致一样的水平,这样就很难体现个别化教育的思想。于是她跟带班教师商量,依据儿童数学学习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儿童分为三个组,分别为这三个组提供不同难度的内容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