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课程发展研究

一、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定位

字体:16+-

在不同历史阶段,影响普通高中教育的社会需要、政策导向及受教育者发展要求的因素有所不同,这些关键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审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功能及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做好分流教育,兼顾其升学、就业和育人三大功能。

2010年后的十年或更长时期内,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二是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意义。要达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两大目标,普通高中教育就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促进普通高中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适性发展,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扩大优质资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状况,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高中教育被形象地描述为“立交桥”,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起着纵向贯通上下和横向连接左右的作用。高中不仅为上大学作学术性准备,而且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活教育等。综合高中既能为学生提供平等的高中教育机会,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能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高中学生面临着第一个人生十字路口,“选择性”可以说是普通高中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的最鲜明的特征。高中既是学生个性开始显现的时期,又是学生自主选择决定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在多样化选择中学会“选择”,既是高中学生的客观需要,又是高中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

高中教育既要强调共同基础,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既是基础性教育,又是选择性教育;既是终止性的,又是准备性的。高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承认差异,并在各种不同中寻找平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与机会,为学生多样化人生和适切性发展做好准备与引领。理想的高中课程与教学要为每个学生的适性发展提供可能,综合高中则是超越非普即职的二维选择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它可以避免过早的、机械的学生分层,为学生提供多次分流及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合理流动与社会公平。

总之,综合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在信息激增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取代了一次性教育,学习者应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直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等。

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内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更多地表现为兴趣、能力、习惯和品格等“软性”基础;二是从强调“共同基础”到“有差异的基础”和“关键能力”。综合高中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的同时,强调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