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阅读教室

10 迷人的写作课堂

字体:16+-

创意写作,拓宽孩子的语言空间,打开孩子的言语生命,从生活的细处出发,从词语的密林中突围,建立对语言的敏感和自信,实现真诚而灵活地自我表达。

来,我们先读几则故事:

之一:冬天来了,小溪都冻成冰了,我想给它穿棉袄。我和小伙伴在野外玩捉迷藏,我躲在树上,把小小的头探出来,树枝在我面前摇啊摇,我好害怕,下不来了,赶紧解开红领巾,让别人看见来救我。

之二:冬天到了,我脱掉棉袄躺在**,忽然门开了,我赶紧躲到棉被里,听声音我知道是妈妈。妈妈说:“小宝贝,你在哪儿?”我突然掀开棉被探出头来说:“妈妈,我们去野外玩吧,那里有解冻的小溪,还有摇来晃去的秋千。”妈妈说:“不能去,外面太冷了。”我想:妈妈真坏!不懂我们!

之三:今天我起床,发现我种在阳台的小树苗已经干枯了,我觉得有些奇怪,昨天刚种下的怎么就枯萎了呢?于是,我查了查书,发现我种的这种草的名字叫“荣(容)易枯”草,天啊!我追赶着公交车,跑到农科中心找昨天卖草给我的那家花店,我问叔叔:“你卖给我的草一下就枯萎了!”叔叔说:“噢,我拿错给你了,你要的应该是‘徐徐升起’草”。于是叔叔帮我换了一种草,我高兴地谢过他拿着草回家了。

过了两天,“徐徐升起”草开花了,它的样子像棵大大的白菜,当太阳升起时,它就会徐徐地升起来,当太阳西下,它就又降到土里,晚上,它住宿在花盘里。它还有个大嘴巴,当它闻到烧鸡的味道时就得让我们喂它吃点。

这就是未来植物。

你看得出来吗?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用语文课本上的生字,自己编出来的故事。十来个生字,构成了简单的制约,因为我们有不拘的想象力,所以照样能伸展自如,就像我们那柔软的身躯,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翩翩起舞。

你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创作有些无厘头,不存在多大的意义。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你就忘记了语言本身的价值就在于自由的表达,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

在晨诵课上,他曾经带我们一起诵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村小识字课

高凯

蛋 蛋 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

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花 花 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

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

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

黑 黑 黑白的黑

黑板的黑

黑毛笔的黑

黑手手的黑

黑窑洞的黑

黑眼睛的黑

外 外 外面的外

窗外的外

山外的外

外国的外

谁还在门外喊报告的外

外 外——外就是那个外

飞 飞 飞上天的飞

飞机的飞

宇宙飞船的飞

想飞的飞

抬翅膀飞的飞

笨鸟先飞的飞

飞呀飞的飞

这首诗只有五个小节,每一小节都用一个汉字以组词的形式铺展开来,让人感觉很朴实,既没有繁复的韵脚,也没有词汇的堆砌,甚至连诗歌常用的修辞也没有。但诗中那引人遐思、无限丰厚的韵味,却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魅力。他从我们识字开始,就不遗余力地要让我们不断领略汉语的魅力。

在专注于文学阅读推广多年之后,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他开始将精力逐渐转移到创意写作的思考与实践上来。在他看来,我们的写作训练就是要训练对语言的敏感,一个个词语像一块块积木,我们要成为拼积木的高手。

在语文教学这块,他很认同李校长关于“语言和文学分科”的理念,因此,他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探索。一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有硬性规定,所以执行的力度很大,每个星期都能用至少四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故事,那是一段非常轻松美妙的时光,我们喜欢语文课喜欢上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故事的吸引。

当课程分成语言和文学两大块,并且要确保文学这块的时间之后,语言这块就自动压缩了。别的老师一本书要教整整一个学期,我们只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可以用。这自然要求在作业这块淡化书写,增强听说。

在他的语言课堂,也不断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开始由字向词,由词向句,由句向篇章进发。

他会将一个单元的生字卡,全都贴在了黑板上,只要我们自己有空,就去拼读,去认识,去组词。其他的班级,受他影响,也这么做着。

当他有意强化我们平时的语言经验的时候,自然会提高我们对词语的敏感度,其实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以后,别让词语轻轻松松地就从面前溜走,它的形象,它的气息,它的味道,你都要记得分明。

一、二年级是关心词语,三、四年级以后,就要关心句子了。只有对语言本身保持敏感,才会真正从生活、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成其为一位“语言人”。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的存在,首先应该是作为语言的存在。对于正在学习语言的我们来说,训练我们对语言的敏感,才会有卓越的口才与锦绣的文章。

回到我们自己的语言课堂。

一个孩子,如果只是认得字,会组词,能造句,你不觉得有多大稀罕。

一个普通的句子,谁都会说,就像谁都会用木块堆出一个高塔来。

他需要的是灵性的闪光,需要想象力的张扬。

这得益于小D的家庭游戏,他们将课本上的生字挑出来,摆在面前,用这有限的材料,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有时组装的故事离谱到让大家笑破肚皮,却毫不影响这个神奇的语言游戏。

每一个词语的方块,可以随意拼装,然后,在不同的孩子那里,就会变成不同的景观。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就在我们尽情随性的编织里。

在我们那里,每一个词语,似乎拥有了自动生长的本领,一番左冲右突一阵着力挣扎之后,一个明亮的故事破土而出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这样的训练(他从不讨厌“训练”这个词,当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存在,“训练”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阅读者虽然也是在词语的密林里行走,却对词语本身视而不见,就像他只看到脚下的路,却不看路边的树木。于是,你会看到一个孩子很喜欢看书,你会以为他读了那么多书,一定能写出灵动的文字来,结果往往令你失望。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人都想不透,甚至以此来否定阅读本身的意义。

这时,他总会给我们引用贾尼·罗大里的那首诗《需要什么》: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如果说写作就是“做桌子”,那么阅读就是“开花”,要做好“写作”这张桌子,需要开很多阅读的花。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他用一首诗就巧妙地诠释了出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做简单的否定?

其实,只要去关心阅读过程本身,你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孩子爱阅读,往往是享受故事的情节,更多的是在关心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在此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总是组成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的语言本身。

他知晓这个秘密。

他一直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多做批注,在书上写写画画,就是要将那些奇特的语言组合从字里行间勾画出来,凸显在我们眼前,以此来训练我们对语言本身的敏感。

例如我们读《光草》[1]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其中比较经典也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是这么一段内容:

“欢迎来到我的领土,我的家。”领主说:“谢谢您对我总管的坚持让步,接受了邀请。我本应当个好主人,让您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早上再来打扰您,但焦虑在我心中翻腾不已,我想要请您帮忙的事,就像一匹年轻力壮的马,让我片刻不得安宁。而您的答案就是牧草,如果我不喂它,我想它会在我胸口奔腾一整夜。”

妥帖的比喻都是“惊人句”。

当我们开始以写作者的眼光关心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妙时,我们对语言的形式更加敏感,对初学语言的人来说,效用很直接。毕竟,我们正处于一个积累语言的阶段。

除了研究书中的句子,我们还会关心一本书的开头和结尾。

我们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开头,换一种方式行不行?

为什么在这里结尾?这个结尾是谁来决定的?作者吗?书中的某个人物吗?还是读者自己?

如果是读者自己的话,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结尾?

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读一本书,围绕语言和结构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局限于情节啊人物啊主题等,目的在哪里?

这就是在读者意识之外的作者意识。

只有带着作者意识来阅读,才会获得更多写作的技巧和灵感。

经过这样密集的有意识的训练之后,我们的语言在悄悄变化。

练习册上要求写比喻句,再也不会去默写那些稀松平常的例句了,更不会写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太阳像个大火球”“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样“老掉牙”的句子。

我们会写出怎样的“惊人句”来呢?一起看看这样的描述吧:

“他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就像河里的鳄鱼。”

“永不满足的人类,像被把油门踩到底的汽车,快速地不停前进。”

“他有一个深深的鼻孔,就像一个古井。”

“珍珠就像蚌善良的眼泪。”

“父亲的话像灯,照亮我未来的路。”

“一个惊喜就像埋在地下的宝藏等着被发现。”

“一只黑猫就像女巫的诅咒永远无法清白。”

看得出,他极喜欢这样没有拘束充满勇气和想象力的语言,每遇到一次,总会拍案叫好,然后用红笔画圈,一一勾出,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之前,曾经有家长跟他抱怨说我们造句少,孩子们都不会造句,甚至没有意识到要把那个词安进句子里去。

其实他经常要求我们回家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只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就不必担心:

一是注意词语的组织和运用。这也是一种造句训练,他更愿意称之为说话练习。

二是注意故事的清楚完整,能够把一个故事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个能力可不一般,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才行。

三是注意复述时的语气神态,表情要丰富,肢体语言要随着情节的推动而变化。这个是对孩子表现力提出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孩子,上台表演时,一定很出彩。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在低年级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做什么写话训练,他很反感每天要求孩子写一句“完整的话”,他认为这是对孩子语言表达潜能的轻视和遏制,所以,他要求我们将生字串成故事,也鼓励家长在我们识字写字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勤奋地记录我们的语言,我们说,家长记,整理出来,然后再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再修改完善一次,就是一篇好文字。看到自己居然能够说出“一篇文章”来,内心涨涌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他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好朋友家的女儿才四岁,在他的鼓励下,妈妈用手机及时录下女儿编的故事,然后根据录音打出来读给女儿听,边读边听她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进一步完善语言修改句子实现二次创作,更能让她明确自信:哇,我可以编出这么长这么好的故事来呢!

有多长呢?看看就知道了:

我和我的小牙牙

我的第一颗牙,是掉在旅途中的。

在大巴车上,妈妈发现我的嘴巴里多长了一颗牙!仔细一看,是长在下面的门牙后面的,妈妈觉得很奇怪,带我去医院请医生看看。

医生阿姨拿了一个小镜子,让我躺在一张小**,用一盏灯照着我的牙,当她看清了之后,就用钳子“咯噔”一下拔掉了我的牙,好痛啊!拔完了之后放了一团棉花在里面,要咬住不放半个小时,真难受。可医生阿姨说:恭喜你!拔了牙之后可以吃一个小雪糕呢!等到棉花取掉之后,我就吃上了一个大大的冰激凌。

医生阿姨把拔下来的那颗牙用纸包住了给我,我好喜欢那颗小小的牙,从重庆一回到家就找出小姨送给我的小木盒,我先给小牙洗了澡,然后放入小木盒里。

一颗牙被医生拔掉了,还有一颗牙也松了,可它就是不掉。我听到新牙齿说:“老伙伴,走开走开走开!我要为我的小主人服务了!你快走啊!”可老伙伴说:“不走不走,我还没玩够呢!”小主人觉得牙齿闹得太乱了,所以就找来了一个工具——苹果!最难啃的苹果!最有用的苹果!

是医生说要每天啃苹果,这样才会刺激我的牙神经,让我的牙齿换得更快。我就每天“咯吱咯吱”地啃苹果。啃苹果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把整个苹果啃完,又不能用小刀切开,还要用我松掉的那颗牙去啃它,很疼,而且,小口啃没用,要大口啃才行,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老伙伴说:“噢!我现在就走,我已经受够你了!”然后就扑通一声从自己的位置上跳了下来,把宝位让给了新牙牙。

我用双手把老伙伴捧起来,轻轻地放进我的小木盒。

可惜,这只是我的梦想,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呢!

才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创作出六百多字的作品,这让每次写作文时动辄就问要写多少字、能不能少点的人情何以堪!

如果从小就开始口述作文的训练,然后像我们一样进行生字故事词语故事的训练,到了高年级以后,怎么可能会对着作文本发愁呢?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他总像那个忧天的杞人,生怕我们身上的灵性消退于平凡的白日之光。为了帮助我们寻找灵感,他让我们蒙上眼睛试着用耳朵去倾听声音之美,捂住耳朵增强眼睛对色彩与形状的敏感;制造一节没有声音的课堂,让我们只能用白纸黑字去跟别人交流,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放弃一切噪音,训练我们对环境的感受,体会安静的感觉……这一切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需要提笔去书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会拒绝,会排斥,实际上,很多人写得欲罢不能,然后,他会选择一部分进行朗读,总能赢得赞叹声和掌声——

“当我感觉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就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当我安静的时候,时间好像停了,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像在大森林里只有我一个人,也像在飞一样,无比的美好。”

“我想飞,飞得很高,一种强大的力量把我引向太空。我很自由。万物不能打败我!我想飞,自由地飞!如果你能静下来,可以感受到万物的伟大,万物的美,才能飞!”

“当我安静的时候,我觉得我进入了一种仙境,那儿桃花红,草儿绿,有一种非常非常安静的力量在我的身边,我用安静的力量打败了声音怪……”

“安静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世界,安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如果你能做到静,你将拥有最强大的力量。”

“当我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里静静的,什么也没有。连我也消失了,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凋谢在那里,我仿佛听见了歌声消失在那里。我在那儿静静地,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包围着我!当我把手伸开时,那股强大的力量顶着我的手,就像我的手飘浮在湖面上。其实,安静是解药,可以解决所有的痛苦、烦恼!”

“慢慢地……闭上眼睛……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周围的声音,不再是问题……被蚊子咬到的小包,也不是问题。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周围的打扰……不是问题。我仿佛在走动,走进了时光隧道,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仿佛脱离了身体。我仿佛看到了老子、孔子和庄子坐在一把木头做的椅子上,说着一些我听不太懂的话。”

“我发现,我一静下心来,就觉得我把一切都超过了。我觉得我像站在一片田野上,非常的安静,像在飞一样,飞到了哪儿都不知道,我想,我也许飞过了海洋,飞到了一个又神奇又遥远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孔子、老子、庄子。”

“当我安静的时候,我觉得我离开了这个吵闹的世界,到了一个安静的世界。那里没有快乐,没有悲伤,没有任何声音。安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似乎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空间,没有了任何东西,只有自己。我觉得安静下来是很快乐的,甚至是最快乐的。”

“我安静的时候,仿佛在聆听大自然的气息。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我的心都沉默了。周围的景物一片空白,世界上只有一个字,就是静。静是一个让人享受的字。”

“当我安静的时候,世界不存在,我觉得我进入了一个宁静的空间。”

“安静下来,心灵才不会浮躁。安静下来,耳朵才会听到心灵的声音。”

“安静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我自己一个人在一个荒凉的原野上。”

你猜猜,这样诗性的文字,出自几年级孩子之口?

[1] [意]罗伯托·普密尼 著,切科·马利尼洛 绘:《光草》,倪安宇 译,新蕾出版社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