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生应用电子教材情况进行问卷调研
2016年,对北京一所实验学校有一定应用基础的四、五年级共121名学生(男生63人,女生58人),就电子教材应用情况及感受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见附录1),情况如下。
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及电子教材应用状况
表5-2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及电子教材应用状况
从这部分问题的反馈来看:学生电子设备的操作技能很强;大部分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使用这些电子设备都处于家长的管制之下,但家长对学生使用电子教材进行学习仍然持支持态度;教师在较高频度上利用电子教材进行教学。
2.电子教材应用感受
表5-3 学生电子教材应用感受
续表
从这部分问题的反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子教材增大了知识的容量,使他们得到更多收获,且知识容量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变得更轻松;学生对电子教材的使用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子教材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所使用的电子教材持满意态度;电子教材增进了课堂师生、生生交流;学生使用电子教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少量存在,但小部分学生仍习惯性地把它当作娱乐工具。
3.对电子教材的期待和建议
表5-4 学生对电子教材的期待和建议
从这部分问题的反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希望电子教材与课本版面一致,这样便于他们适应;游戏性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期待;总体上,学生喜欢使用电子教材,非常渴望通过电子教材减轻书包重量;学生也感觉使用电子教材时,要加强课堂纪律要求;可能受家长的影响,学生有很大的顾虑,担心电子教材影响自己的视力健康;对书写水平,多半学生认为可能有不利影响,少部分学生则不以为然。
(二)教学应用访谈
在电子教材应用过程中,调研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应用的感受,包括电子教材是否切合教学的需要,是否能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电子教材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得到保障。2014年,研究组对三所实验校30名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其整合技术学习教学知识能力(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和应电子教材应用状况。试题共23道,总分值为161分。结果显示,教师的TPACK分值集中于90~120分数段,最低值69,最高值155,平均107。由数据看出,教师的整合技术教学能力差异较大,并且处于中等分数段,最低与最高分相差也较大。充分说明教师教学过程中,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等能力还有待加强。
调查还发现,在缺乏有效组织和提供电子教材的情况下,一部分教师属于偶尔使用电子教材(或类似的数字资源)授课。并且在使用电子教材授课时,还是较多的时间属于教师主导,或者教师操作电子设备占用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次数较少。一方面说明应用电子教材还没有真正实现常态化,起到辅助教与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忽视了电子教材特有的丰富资源和功能,依旧局限于教师的使用与演示,学生真正参与电子教材的学习活动时间少,因此会影响活动目标的质量和数量,发挥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比较缓慢。
进一步对某所应用电子教材还不是非常深入的学校中17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获得如下一些发现:
(1)对电子教材及应用电子教材教学的基本认识。教师认为,电子教材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需求。比如,电子教材中的阅读活动可以满足学生随时点读和跟读,并且具有人机互动的功能;电子教材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或某系列的教材版本,更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托,拓展知识、技能目标和行动能力目标,这样才会与传统的多媒体教材有区别,与课件也不是同一概念。与多媒体课堂的区别在于: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习。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学科,都会建构一个积极主动的环境,把真实的生活环境带到课堂上。增加了互动性,学生操作、练习相应变多。
(2)应用电子教材教学活动的类型。学习活动类型多种多样,电子教材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某英语老师指出她选择的学习活动类型是符合增加输入和输出量的学习活动。在电子教材提供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应以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
英语学习中的综合运用一般会选择这样的活动类型:给孩子设置更多的场景,让他们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类似的场景,或者是在课堂上的一种模拟场景中,进行联想、提取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表达方式来畅所欲言。
(3)配套电子教材进行教学的素材资源的选择来源。教师获取活动资源通常来源出版社提供的数字资料、资源库中的学习活动、网络相关学习资源等。选择资源应讲究方法,有一定标准和限制。有老师谈到,重要的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以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4)使用电子教材的影响变化。教师认为电子教材配合纸质教材学习,作用是辅助教学的功能。一般会在操练的过程,选择电子教材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和巩固。如果用的时间过长,用于其他活动(如游戏或者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时间就不充裕。除了人机交互以外,还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交互,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电子教材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教学手段,但教师还是主导,学习仍为主体,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选择更适合扩充学生知识和学习机会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
新技术的引用,不管运用到英语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有利于他们动手能力的提升,但教师组织课堂需要更多的时间,维护课堂秩序比传统课堂更加困难。
还有一位教师认为,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体现在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电子教材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前教师准备好的资源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分享,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反映他们也担心电子教材会对学生视力造成伤害,因此也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避免长时间阅读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与屏幕的距离等。
对教师的调研,也可使用书后附录2针对教师电子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
[1] 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 戟锋,杜爱明.也谈课件与积件[J].电化教育研究,2001(7).
[3] 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EB/OL]. http://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t20161031_287128.html,2016-10-31.
[4] 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著.陈家刚,程佳铭译.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0-121.
[5] 乐进军.运用控制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5(7).
[6] 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EB/OL]. http://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t20161031_287128.html,2016-10-31.
[7] 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EB/OL]. http://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t20161031_287128.html,2016-10-31.
[8] 杜玉霞.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应用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4.
[9] 黄荣怀,马丁,张进宝.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4.
[10] AR Dennis,KO Mcnamara,AS Morrone,J Plaskoff.Improving Learning with eTextbooks[M].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5:5253-5259.
[11] 任苏民.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4).
[12] 许涛,禹昱.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J].现代教育技术,2016(4).
[13] 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82.
[14] 李永健.技术优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1.
[15] 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308/156121.html,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