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教学建模的主要思路可用16个字来概括,即“系统思考、规律把握、要素提炼、简约表达”。
下面通过分析对当今中国的中小学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在系统思考、规律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素提炼,寻找这些教学模式的普遍性特点。
1.邱学华尝试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2.韩立福卓越课堂模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3.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杜郎口“336”教学模式——“六环节”指: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检测;
5.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6.精英中学“6+1”教学模式——“6”指教学的六环节,即:导(教学导入)、思(自学深思)、议(小组讨论)、展(展示质疑)、评(精讲评价)、检(检测补遗);
7.新绛中学“学案课堂”学习模式——自主课(自学+互助形成学习报告)、展示课(根据学习报告展示交流)、反思课、训练课。
以上7个教学实践模式都坚持了“学习中心”的价值取向,既各具特色又拥有共同特征。把握了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就等于提炼出这些模式的“核心要素”,我们就可以摆脱对单个教学模式“个体经验”的依赖,达到“去情境化”的效果,从而把握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教学规律。
通过对这7个教学实践模式的深度分析和要素提炼,我们发现它们在教学方法层面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都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程序,把“先学”作为教学的起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简称“自学”。
第二个特征,都坚持“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自学”产生的问题,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予以解决,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我们简称“互学”。
第三个特征,都坚持“展示提升”的教学策略,既展示学习的成果,又交流解决“互学”中的疑难问题,在生生互动中大面积激活课堂,我们把这种学习策略叫做展评学习,简称“展学”。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这7大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有三点,主要体现为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学”、“互学”、“展学”。这就为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策略的选择和思考的依据。
那么,为什么“自学”、“互学”、“展学”会成为高效教学中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可以用“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原理(如右图)来加以分析和印证。“学习金字塔”是美国教育和培训界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这幅图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两周之后记忆率是50%;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自学),即学生自己实验、学习、活动,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可以保留70%;而学生“教别人”所保留的效果竟高达95%。爱德加由此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主要集中在三种学习方式上:第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实践,做中学,相当于我们所提的“自学”;第二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互助中学,就是我们所提的“互学”;第三种学习方式,学生教学生,相当于我们所提的“展学”。因此,以这三种教学学习方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型所产生的教学效率更高。
要素提炼后,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要进行科学表述。美国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比尔和哈德格雷夫的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也就是说,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具有操作性;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也就是说,模式要有理论的根基,具有科学性;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具有简约性。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学本教学模式简练表达为——“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也就是提出“一个教学模式和三种学习方式”:一个模式指“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三种学习方式则是“自学”、“互学”、“展学”。
我们认为,教学建模并不需要组合教学过程的全部元素,关键是对其核心要素进行结构化的组合与运用,而这个组合能够体现施教者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预期。学本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自学、互学、展学”,所以学本教学模型就必须包含这三个核心要素,也就是说,这三种学习方式作为三大核心要素,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是不能缺失的。
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个教学建模的案例。2014年7月22日,我应邀在江西南昌讲学。之后,山东一位老师在我的邮箱里发了一条咨询的信息:
您好,龚院长,我是山东省滨州市授田英才学园的一名老师,是南昌之行让我领略了您的风采,也近距离地倾听到了专家的精彩报告。您对课堂的见地,我除了深深地佩服之外,还有一种知音的感觉,因为我校一直在进行课堂方面的研究,我们研发了“四环四学”课堂模式:独立自学—合作互学—点拨助学—反思悟学。如果够幸运的话,想让您给鉴定一下……
山东滨州授田英才学园索娜敬上
7月28日
我认为这个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进一步改进。它的问题就出在第三步“点拨助学”,因为“点拨助学”是老师的启发行为,不能独立构成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独立自学”的时候,老师需要“点拨”;学生“合作互学”的时候,老师需要“点拨”;学生“反思悟学”的时候,老师也需要“点拨”……“点拨助学”作为老师启发的方式,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中间。改进的方法是:把第三步“点拨助学”改进为“活动展学”,因为它丢掉了一个核心要素—“展学”。课堂上如果没有展学,也就没有了沸腾的课堂,没有了高效的学习。
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建模的时候,关键是保证自学、互学、展学三个核心要素齐备,然后再以“自学—互学—展学”为核心环节进行组合与添加。比如,可以在“独立自学”前加上“目标导学”就成了四环节,而在“活动展学”后面加上“检测评学”就成了五环节:目标导学—独立自学—合作互学—活动展学—检测评学。以此类推,如要变成六个环节,可在“检测评学”之后加上“反思悟学”。当然,并不是环节设计越多越好,如导入、目标、小结这些都不是学本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常规动作,可以设计成一个环节,也可以不设计成为一个环节。下面以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的“四环导学”教学模式为例。
第一步“情境自学—雏凤清声”,第二步“合作互学—群凤和鸣”,第三步“展示激学—凤举鸾翔”,第四步“提升领学—凤翔九天”,就非常简明扼要,抓住核心要素关键点自学、互学、展学,直达机理,表意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