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以一种专业的关系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基本要义
一般认为,协同教学正式成为一种计划性的教育形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杜威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创立了合作性的教学团队,他相信教师一起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环境。[2]虽然“八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却鲜有后续研究再去探讨教学团队的议题。
对于协同教学最简单、最具普遍性与共同性的特征而言,可以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有关人员,一起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有关事务的历程。”[3]在这个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协同教学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协同教学的基本精神在于合作。
第二,协同教学的合作成员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有关人员。
第三,协同教学的合作事项为教学有关的事务,其范围包括部分或整个课程教学的计划与实施的历程,例如,拟订计划、统整内容、教学实施或进行评鉴等。
在协同教学中,合作团队的教师共同计划、共同讲授既定的课程内容,授课要尽可能深入且简要。在不同时间段,可能某个教师对具体的授课形式和课程的某一部分负主要责任。协同教学的本义在于教学者之间的合作,而由于“合作”本身包含程度、范围及成员组成等可变项,因此,协同教学具有多种可能的排列组合方式,诸如单科协同、科际协同、多科协同、主题协同、跨年级协同、跨校协同与循环协同等。
协同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形式1:将学生分成两个异质小组,两个教师用相似或不同的技巧讲授同样的内容或概念,学生以更小的班额学习,更具个别化,更具针对性。
形式2:如果某些内容的先后呈现顺序不太重要,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异质小组,两个教师分别讲课程内容的不同部分,然后交换学生,循环教学。
形式3:一个教师对所有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概括的讲解;另一个教师再提供视觉上的补充材料,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并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学习渠道或形式。
形式4:一个教师对所有学生教授课程内容;另一个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解释、澄清概念,并监督学生学习。这是对合作授课最好的运用形式。
形式5:一个教师主讲教学内容;另一个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形式6:一个教师对某些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另一个教师在专业课程部分为需要额外教学的学生进行讲解。
(二)教学流程
下面以上文提到的形式1为例介绍实施的流程。
第1步:确定小组
根据考试的成绩及学生的平时成绩,确定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自愿,小组之间可以不定期地交换组员,确保组员的积极性。
第2步:确定目标
在进行授课之前,合作授课的教师要一起制定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尽管授课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授课前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应该注意的教学要求,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第3步:课堂设计
每节课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承前启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在这一点上可以两名教师共同设计,教师合作授课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力求精练、高效。
第4步:合理评价
(1)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它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比如,可以采取记分的方式,平时每一节课按照名次计分,第一名到第七名依次为7分到1分,每个星期合计一次,半学期汇总一次,作为半学期小组得分的一部分。
(2)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一方面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时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就近排列,互相监督,力求使学生的成绩客观、真实,有利于比较、激励。
(三)简要评价
可以看出,这种方式降低了班额数量,有利于实行小班化教学,更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注重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协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协同教学的内涵,主要包含这样几层意思:①协同教学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因而,协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基本素质获得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个性能够获得充分发展。②协同教学所运用的主要策略是从调控教学系统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学条件和氛围,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③协同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高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教学实例
《归类识字3》协同教学过程设计[4]
分组
根据前测,将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
A组:基本不认识本课的生字;B组: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全部生字。
两位教师分头协同指导两组学生学习
A组
1.课件出示,复习独体字:小、大、土、十、口、日、人、云。
(1)自由认读。
(2)齐读。
2.动画演示,“小”和“大”组成“尖”。
(1)自由拼读。
(2)指名读、正音。
(3)想一想,有什么东西是尖的?出示“雪娃娃”图,说说什么东西尖。
3.学习其余四个字形:尘、古、早、会。
(1)课件出示。打开课本第81页,自由认读。
(2)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3)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用“会”说话。
B组
与电脑做游戏,复习巩固生字,认读词语,学习运用。
1.读准字音:“尖、尘、古、早、会”。
课件演示:公园。大门上有按钮。按一下,门缝里出来一张纸,上面写着:读一读上面的字,读对了,门会自动打开。(“尖、尘、古、早、会”)
2.认读词语。
门开了,出现一条石头小路。旁边有提示:走过小路,会有惊喜。点击一块石头,就出现一个词语。
3.词语运用:飞船带你去旅行。
4.口头给生字扩词:给花瓣填色。
AB两组合并,书写指导
1.两人合作,拼字游戏。
2.说说:“我用( )和( )拼成( )。”
3.讨论:拼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4.动画演示:“小”的“钩”慢慢缩回去。“大”的“撇”缩进一点。
5.看书上的田字格,研究写法。重点指导“会”。
6.书写练习。(描一个,写一个,都写完后,看看哪个不够好,再写一个)
(两位教师分别指导一半学生做拼字游戏,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7.书写讲评。(先写好的,自由找伙伴互评,特别好的,全班展示)
复习、听写生字
1.编字谜、猜字谜。
2.听写。
认读说一说的词语(另一位教师当场批改学生的听写作业)
根据听写结果分组,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听写全对;B组:听写有错误。
A组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1.演示拼字游戏时发现的新拼法。
2.出示字谜:十张嘴巴( )
猜字谜:(古)(叶)(田、由、甲)
B组认读、复习,订正听写,订正结束后立即回到A组。
教师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把今天学的字编成谜语,请家长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