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二、人类学研究的客观性

字体:16+-

笔者在前面介绍有关人类学研究的特点时谈到过,人类学研究强调研究者本身是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本人的价值取向对人类学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在许多人类学研究中,即使是面对同样的研究主题,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导致这种结果一方面,可能与研究的具体情境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跟研究者本身的素养、知识结构、理论视角以及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学研究结果的客观性问题会经常被人质疑,甚至有人对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性也产生怀疑。

人类学研究的客观性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社会科学中的质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中的量的研究方法的逻辑不一样,质的研究本身并不致力于探究那些可以重复和推广的规律,它注重的是对社会现象做出研究者主观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基于研究者自身在特定的情境而得出的,不具备推广和预测的功能,也不存在所谓客观性的问题。人类学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一种,其研究特性同样不存在所谓客观性的问题。从研究对象来看,人类学研究经常选择独特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许多研究对象都有某些特性是别的研究对象所没有的,这决定了基于这些研究对象的发现是不可能对其他研究对象进行预测和推广的。而从研究者本身来看,不同的研究者的学术素养、知识储备和价值观都有差别,即使是研究者从事的同一主题的人类学研究,因为研究者本身个性品质的差别,也决定了这些研究不可能存在完全一致的研究发现。既然同一主题的研究,研究发现都是千差万别,那么,讨论研究的客观性也就没有意义了。对于人类学研究而言,只要研究者选题可行,田野工作扎实,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科学,这样的研究基本都是可信的,其结论都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