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
本章从哲学的角度讨论成为教师的相关前提性因素,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了教师为人师表的结构性因素;第二,分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性因素;第三,分析了理解教师个体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形成的方法论因素。
结构图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1.了解教师为什么必须为人师表的基本原因。
2.理解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掌握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内涵。
3.明晰什么是教师的个体教育理论,掌握教师生成个体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读前反思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教师都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人。对于教师的印象,都会勾起很多人对学校教育生活的深刻回忆。而未来的我们,也将在历经这些学习过程之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么,未来的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呢?阅读本章之前,请你首先阅读下面一些关于教师的名言。
案例1: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血汗,把他所有的一切宝贵品质都贡献给自己的学生,贡献给本国人民。但是,同志们,既然你们今天、明天、后天都得把你们所有的一切都贡献出去,但同时你们如果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那你们就连什么也不会剩下来了。所以,教师们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你是否可以想象作为教师,你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还要面向你自己,去不断地进行专业成长呢?
案例2: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王逢贤先生曾经说过:“为什么孔夫子在他的弟子中享有那样崇高的威望,裴斯泰洛奇被奉为‘爱的教育之父’,马卡连柯教育流浪儿童创立了那样光辉的业绩,陶行知在他的学生心灵中留下了那样深的印记,郭兴福教学法有那样的高效率,斯霞被誉为‘教育界的梅兰芳’,王胜川办工读学校成瘾……他们教育成功的共同秘诀,用他们切身体验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有一颗以诚相待的心,真心实意地爱他们’。”
——这种“教育爱”是很多教育家成功的秘诀,你如何理解这种特殊的“教育爱”呢?
案例3:我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名家窦桂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作为未来的教师,你认为应如何为未来的教师生涯储备精神财富呢?
教师,是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职业。然而,“教师”究竟是谁?成为“教师”有哪些理论前提?教师为何必须“为人师表”?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看待教师的个体理论与实践?这些对教师职业以及教师身份的本体追问,其实隐含着我们对教师职业和身份的一种思考;而对这些问题回应的含混不清,恰恰是教师研究难以深入进行的基础性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重视教师培养及其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育哲学研究中审慎思考关于教师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教师在学校场域中真实的存在样态,深刻把握教师成长的思想轨迹,并试图发现其内隐的观念状态以及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