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字体:16+-

(一)被试

从大连、锦州两个城市随机抽取18个月的健康婴儿,选取41名婴儿(男婴22人、女婴19人)参与实验。所有的婴儿都是独生子女,经过家长同意签订协议。在婴儿满18个月后一周之内选取参加实验。

(二)实验工具与材料

一套婴儿用的方桌和小椅子,两张成人座椅(母亲和主试);适合18~24个月婴儿玩的玩具若干;一面镜子(40cm×60cm),一盒红胭脂;一部索尼摄像机。

(三)研究程序

1.培训主试

实验由经过培训的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与作者本人担任主试,所有主试均为女性。正式实验前,对主试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实验程序、统一指导语、实际操作练习、记录方法等内容。

2.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追踪设计,在婴儿18~24个月期间共进行三次,每3个月安排一次实验(18个月、21个月、24个月)。

实验前,婴儿由母亲陪同到实验室以适应环境。主试简单地向母亲介绍实验目的,并对她在实验中的角色做简单指导。我们告诉母亲,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婴儿对于自我的理解,而且她在实验中的参与很重要,但是在实验中不能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而是要表现出正在与婴儿玩。

按照逐渐增加的自我认知复杂性水平设计实验任务,每个任务会比前一个任务需要更复杂的认知技能。婴儿自我认知实验由7项任务构成,见表8-1。

表8-1 婴儿自我认知实验任务

注:a.首先给婴儿5分钟时间在镜子前自由活动。接着主试把镜子拿到一边,保证婴儿不会在镜中看到自己的镜像。然后主试假装给婴儿擦脸,秘密地将一个无味、无毒、水溶的红点点在婴儿的鼻子上。然后和婴儿玩1分钟,这样确保婴儿在镜子前的行为与对红点的敏感无关。分心时间后,将镜子摆到婴儿面前,看婴儿在30秒内对镜像的反应。主试轻轻敲打镜子,说“看这儿看这儿”,来吸引婴儿对映象的注意。无论何时,主试都不涉及婴儿的名字或鼻子。主试和母亲都站在镜子边,以便她们的映象不会出现在镜子里。

b.如果是男孩,问题为“你是男孩?你是女孩?”;如果是女孩,问题为“你是女孩?你是男孩?”。

3.编码和记分

整个实验过程持续约20分钟。点红实验任务采用摄像机录像。

本研究按照认知复杂程度设计实验任务,以任务通过的数量作为婴儿关于自我认知的复杂性的表征。婴儿每通过一项任务,记1分;未通过,记0分。7项任务的得分总和表示婴儿自我认知的得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7分。

请两名不清楚实验目的与被试年龄的评分者独立观看录像带,对点红实验任务中的自我指向行为进行编码,计算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为0.96。

(四)数据处理

运用SPSS11.0和HLM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首先,采用SPSS11.0对追踪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婴儿三次实验中自我认知发展的描述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和统计图,观察个体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初步探索个体之间变化差异的原因。

其次,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r Model,HLM)的统计方法对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多层线性模型可用于分析追踪研究数据。在追踪研究的模型结构中,两个数据层分别为第一层的各个时间的观测结果和第二层的被观察的个体,也就是说,对每一个被试的多次观察形成了第一层数据,而个体代表的是第二层数据。因此,本研究就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建立对应的两水平统计模型:(1)第一水平模型,描述婴儿自我认知能力随时间的发展趋势;(2)第二水平模型,描述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