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二节 双语课程中的识字教学

字体:16+-

这所先导学校开办的是双语课程,同时重视中文和英文的学习。

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班级编制

学校设上午班、下午班及全日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参与本计划的班别为双语班,由一位本地教师与一位非华语教师协作照顾一班非华语幼儿。全日班幼儿有较多时间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并能通过常规的活动,例如准备午餐餐具、整理床铺等,训练自理能力。

二、以英语辅助中文教学的综合课程

校内的非华语教师主要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本地教师则使用三成英语和七成粤语作为教学语言。本地教师教授中文知识时,主要使用粤语作为教学语言,也会按学生的学习能力,辅以英语解释。课程以主题为单元,并采用综合及螺旋式编排,逐步发展幼儿的语文、体能、音乐、社交和审美能力。部分教学主题以方案形式进行,以激发幼儿探索和求知的能力。

三、支持非华语幼儿的双语教学

学校根据非华语幼儿和本地幼儿的语言差异,设双语班和中文班。双语班幼儿主要以英语学习,每天需上半小时的中文课,以学习日常生活词汇及粤语对话;中文班幼儿主要以中文学习,另设英语课,以学习英语词汇及生活英语会话。家长可按子女的学习需要,安排他们入读合适的班别。学校设托管服务,并顾及家长的需要,延长照顾幼儿的时间。此外,学校设新生适应课程,帮助非华语新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也设有小学一年级学习适应培训,协助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

四、中文课程理念和特色

学校相信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于非华语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对社区的认识也较本地幼儿少,因此校方在规划中文课程时,着重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通过经验学习。例如当教授《有只小鸟跌落水》一文时,教师制作小鸟头饰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模仿小鸟的叫声,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

五、多元活动培养幼儿学习中文的兴趣

学校的中文课程注重培养幼儿学习中文的兴趣,故此多以儿歌唱游活动带动识字和书写。儿歌内容主要根据该月的教学主题而选取,并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而调适。此外,学校教师善于设计多元化的教材,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师不时制作动物头饰、准备各种教具、色彩丰富的字卡和图卡,以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识字教材方面,学校主要采用办学集团所提供的课本,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语文能力,选取适合幼儿认读和书写的字词作为学习目标。在书写字词方面,教师教授幼儿认读字词后,会以口唱书空形式,引导幼儿一边以手指在空中书写字词,一边口述该字的笔顺。此外,教师也为每位幼儿提供书写的机会,除了请幼儿在白板上书写重点学习的字词外,也鼓励幼儿自己在方格纸或白纸上书写,并请幼儿书写后读出该字词,以巩固他们对字形和字音的认读能力。在阅读方面,教师多通过讲故事活动,为幼儿创设各种生活语境,加强幼儿的语感。

1.情景辅助识字教学

教师多运用情景辅助识字活动进行教学,即通过表演、举例、角色扮演等活动,辅助幼儿了解字义。此外,教师多运用中文与幼儿交流,以鼓励幼儿多聆听及运用中文与别人沟通,增加使用中文的机会。教师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例如排队上洗手间及茶点时间,与幼儿重温学习过的儿歌,让学生不时接触中文字词及句子。通过反复诵唱,巩固他们对字形、字音及字义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教室布置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教室分为儿歌区及主题区,学生能常常接触与主题相关的汉字及图画,巩固学生的学习。

2.注重幼儿学习历程

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日常学习活动时的表现,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将有关记录及评估结果,以评量表、观察记录及总结评估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家长也可就幼儿日常生活的表现给予回馈。所有学习进度评估报告,连同其他的学习进程资料,均储存于学生个人的“学习历程档案”内。此外,教师也会针对幼儿日常学习活动中完成的工作纸,根据表现给出反馈。

六、建立同侪观课文化,发展教师专业

学校设同侪观课活动,通过每学期一次的课堂观摩活动,教师们互相观察教学示范,了解各班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就各种教学法的使用互相交流意见。此外,学校会邀请曾参与教育局或大专院校举办的研究计划的教师,与同侪报告计划的进展和成效,并分享参与教学研究的经验。学校教师反映,非华语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主要存在认字以及师生文化差异等困难,通过参与本研究计划,教师学会如何按非华语幼儿的学习能力,设计合适的教材,并通过多了解南亚族裔的文化,缩小师生间的文化差异。

七、注重家长教育

家长在每天接送子女上学和放学时,到班里与教师交流,以了解子女的学习进展。此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校园开放日,除了让公众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设施外,更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此外,学校根据家长的需要,邀请专家到校举办各类家长讲座和工作坊,例如教育家长如何教导子女自律、提升专注力等,以加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