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萌发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读写能力的发展,建立在一定口语能力基础之上[1]。因此,本研究计划着重发展幼儿的口语,并通过引导幼儿口述心理词汇,大量识字,建构认读和书写的教材,逐步在幼儿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识字、字词认读和书写的能力。根据课堂观察,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说出许多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心理词汇,也能在口述心理词汇的基础上,认读、书写以至运用这些词汇。
一、提升中文学与教水平的建议
1.确立校本中文课程
香港的幼儿园多采用主题教学带动语文教学的模式,由于教学内容多根据教学主题而定,以致学习内容未必能配合幼儿的语文能力和发展需要。此外,幼儿园并没有明确的中文课程,中文学习多依附于主题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幼儿学习中文的成效不佳。研究小组建议幼儿园根据各教学主题,制订合适的校本中文课程,就幼儿认读、书写和应用字词方面作仔细的规划,并按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识字教材,以提高中文学与教的成效。
2.善用第二课堂
上文也提及学习环境对发展幼儿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若能善用教室环境及非正规课堂的时间,能为幼儿营造一个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相信能大大提高识字学与教的成效。研究小组建议学校可善用早会前、小息及下课后的时间,播放幼儿喜爱的中文儿歌,让幼儿沉浸于中文的语境中。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幼儿在课余时自行拼合不同的部件卡,巩固识字和认字的学习成效。
3.教师加强对学生背景的了解
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须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想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先了解幼儿的背景。学校可就非华语幼儿的背景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幼儿的语言环境。根据幼儿家庭语言及生活经验,制订合适的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此外,教学可多与幼儿及其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家庭语言环境及家长对幼儿学习所能提供的支持等,以便帮助教师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教育家长配合子女学习
理想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学习语文非常重要,尤其对非华语幼儿而言,他们的父母多不会中文,学校宜通过家长会或举行家长讲座,教育家长如何帮助子女学习中文,例如学校可建议家长让子女回家观看附中文字幕、并以粤语播出的电视节目,带子女到图书馆借阅中文课外书,鼓励子女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也可鼓励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中文与人沟通,例如用中文购物、询问、乘车等。通过上述方法,增加孩子使用中文的机会,也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语文是有趣而实用的,也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展望未来
本研究计划得以成功,实有赖参与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支持。“综合高效识字法”首次在非华语幼儿教育界中运用,是幼儿语文教育上的一大突破。本研究计划所设计的课程,打破了语文教学按主题内容而编制的框框,通过儿歌文本,输入大量口语词汇,带领幼儿建构心理词汇,进而发展有系统的识字和书写教程。通过本课程,幼儿不但在认字能力方面有显著进步,在聆听、书写、阅读和创意写作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
我们深信,本研究计划只是一个起点,盼望幼教界能继续勇往直前,为非华语幼儿学习中文,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教学研究,使他们能学好中文,爱上中文。
[1] 谢锡金.香港幼儿口语发展[M]. 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