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心语:爱的10种写法

第七章 一种情结:我们都是真光人

字体:16+-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好奇,从这样一所学校走出来的老校友们,都已经成为什么样的人?陈香梅、张瑞芬、郑儒永、谭焕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一封封老校友的来信里,又诉说着怎样的母校情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百年真光,已是桃李满天下,培育英才无数。“尔乃世之光”的校训,一直鼓舞着从真光毕业的万千校友成长成材、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和时代楷模。

在真光中学的校友录上,我们看到了这些杰出人物的名字:美国总统府国家合作委员会主席、广州市荣誉市民、出色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荣誉校长陈香梅,华人(美裔)第一位女绝技飞行家张瑞芬,中国科学院女院士郑儒永,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梁柯平,原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原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司徒梅芳,广州市荣誉市民谭焕容等。此外,真光还有无数知名校友活跃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的人生传奇。

真光1958届毕业生,岭南著名女书画家苏华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她的书画作品曾在国内外多处展出,获得广州市文学艺术首届“红棉奖”,巴基斯坦总统给她颁发“卓越勋章”。

著名校友1959届尹好容先后在1962年10月、1963年7月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中获女子跳板跳水第一名和第二名。随后又在1963年8月与印尼跳水队访华对抗赛中,获第一名。

在公安战线,1964届毕业生宁焕美,是荔湾区公安分局昌华街派出所民警。她工作出色,曾荣获公安部授予一等功勋章,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更光荣地成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

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文明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每一位真光人的骄傲。

当然,树高千尺,落叶归根。真光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深情,同样应该被历史和时代铭记。

在母校发展困难时,校友们不分彼此,建言献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母校成绩斐然时,校友们骄傲不已,奔走相告,因母校的荣光而自豪。真光校友对母校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与真光学校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正因为曾经的学子们在真光求知、筑梦时感受到了真光母亲的满满的关怀与爱意,获得了心灵和智慧上的巨大成长,所以他们在多年以后,仍然如此感怀母校。

没错!在学校学习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批又一批校友从学校的大门走出,但他们在耕耘,在建设,在创造,也始终在母校的牵挂里前行。他们毕业了,却从未停止求索;他们离校了,却从未离开真光的根。

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以真光校友会为纽带,与母校、与师长、与同窗好友们心息相连,殷勤问盼。

无论是共进共赢的合作,还是情真意切的联谊,抑或是主题丰富的交流活动,任何朴素的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母校还在为离家的孩子们加油鼓劲,校友们还在为永葆青春的母校添砖加瓦。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生活在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地球村,真光人将永远是真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