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心语:爱的10种写法

第一节 育国家栋梁

字体:16+-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一所学校是平庸还是伟大,就看她教育出了怎样的人。诚然,大概真的没有比这个更能说服人的方法,来衡量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学校了。

于自己为健全的人,于学校为合格的学子,于社会为优秀的人才,于国家为不可多得的栋梁,教育之果能如斯,想必可以担当得起“百年老校”的金字招牌吧!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段“为世之光”的真光人的故事吧。

1.影响世界的华人女杰——陈香梅

“高中我入了真光女中,其时真光中学已因广州陷日而自广州迁入香港。在香港的峡道凤辉台上课。真光是中国南方名校,水准甚高。我入学后即主编校刊,并代表校方参加全港中文论文和演讲比赛,都得冠军,算是为真光中学争光不少。

不久以前,有些真光同学在我家聚会。大家再唱校歌,畅谈往事,我们都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繁华事散,春梦阑珊,令人感慨系之。真光学生多半住校,每逢周末,我在教室内拿出纸和笔,替中文水平较差的同学代写情书,也改她们的论文,妙趣横生,如今回想也有点会心的微笑。

我想我该算是一个幸运的女人,也可说是没有白活。在我这一生中,我深刻地尝到亲情、友情、爱情的真谛和酸甜苦辣的滋味。我有短暂的母爱,有知己朋友,做过有意义的工作,也不断尽心尽力为别人和国家服务。”

这段感人的话是真光中学著名校友陈香梅写下的,话语间她将自己与真光中学的情缘旧事娓娓道来,让人感慨不已。

陈香梅女士是真光1941届(芸荒社)毕业的校友,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国际活动家、企业家、学者,可说是一位女中豪杰,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年少出国,在英、美接受教育,得过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教授、编辑、外交家等职务。母亲廖香词也在国外接受过音乐、绘画的高等教育。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陈香梅在父母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从小喜爱文学,英文基础非常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当时年仅12岁的陈香梅随全家流亡香港,4年后香港被日军占领。屋漏偏逢连夜雨,陈香梅的母亲在此时不幸去世,而父亲仍远在美国。作为家中的二姐,她和姐姐一起带着小妹妹们跟随流亡队伍跋涉几千里,经澳门、广州、桂林、重庆,辗转来到昆明。

此时的真光中学,同样在躲避日军的战火中颠沛流离,学校和个人如出一辙的经历,让她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抗日烽火中与真光同患难的岁月,成为陈香梅一生中最艰难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而在硝烟中磨炼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支撑她日后一个人艰难地在异国他乡取得事业辉煌的精神力量。

1944年,备受激励的陈香梅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当时在美国的父亲闻讯之后,要她们姐妹六个去美国学习,只有陈香梅婉言谢绝了。她毅然地告诉父亲:“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

不久后,凭借熟练的英语和良好的素质,陈香梅被委派采访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这次采访,也为他们后来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抗战胜利后,陈纳德将军返美后又回到中国,与念念不忘的陈香梅再度重逢,从相知、相爱变成相依,两个人终于在1947年圣诞节前夕在上海虹桥举行了婚礼。那一年,陈纳德54岁,陈香梅23岁,他们的忘年婚姻成为了历史的佳话。

婚后,陈香梅专事写作,并协助陈纳德将军撰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此间十年,她在短、长篇小说和散文上著述颇丰。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虽然以陈纳德将军的夫人而自豪,却不愿只是倚仗陈纳德的名声,而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结婚10年后,陈纳德将军因肺癌不幸逝世,终年63岁。将军留下的遗产不多,还因为复杂的原因被冻结了5年。35岁的遗孀陈香梅只得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移居美国华盛顿。为了抚养孩子,她必须重新找到工作。

在华盛顿,陈香梅从头开始,孤身奋斗,站住了脚跟。她曾入佐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特别教授学习演讲术;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生活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她用英文写的《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一年之内发行20版。她白天工作,晚上教授中文,回家还要做饭、辅导女儿功课,生活的艰辛没有让她退缩,反而燃起了她的斗志。

通过不懈的努力,陈香梅成为第一位到美国著名大企业CE公司演说的女性,担任了美国多家大公司的顾问,在商界拥有很高的影响力。1970年,她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为第一位亚裔董事。同时,演讲也成为她的第二职业,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主题,曾举办全美的巡回演讲。

令人惊叹的是,陈香梅更大的成就竟是在政治领域。1963年,她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并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后被任命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此后,她在白宫曾身兼十数个公职,是白宫中对中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的政治家,曾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虽然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但陈香梅始终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她曾经带着美国里根总统的亲笔信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待。她是中美关系的友好使者,是中美高层沟通联络的一架桥梁,同时也为大陆和台湾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能为中国做些事,是陈香梅口中的“本分”,也是别人眼中的“伟大”。

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关注中国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她在国内特设“陈香梅教育基金”,20多年来为中国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勇于兴建学校、提升师资待遇,成为浙江大学的名誉校董。她曾说:“可以尽己所能为中国的发展出力,我于愿已足。”

此外,她还是一位作家,著有《往事知多少》《留云借月》《一千个春天》《陈香梅的散文与诗》《迷》《追逸曲》《春秋岁月》《春水东流》等中英文著作四十余部。

从1992年至今,陈香梅四度归宁母校,发表演讲,勉励师生,书赠墨宝,捐建书斋,给真光人以极大的鼓舞,续写了她与真光的不解情缘。2013年真光中学设立“香梅女班”,尝试单性别教育,便是以陈香梅女士的名字来命名。

“虽然我以陈纳德将军夫人为荣,但我更以陈香梅个人能靠自己的努力而创造了自己的天空为傲,更以在白人的天下无畏无忧地和他们比高下为傲。”始终斗志昂扬的陈香梅如是说。

曾有人这样评价:“陈香梅以过人的坚定和对爱情的十二分的坚贞成就了一段传世之恋;她用超凡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在异城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她洋溢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对于养育过她的祖国一脉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情之细腻,性之坚毅,心之博大,她的一生,有太多的精彩。”

2.第一位华人女绝技飞行家——张瑞芬

张瑞芬女士是广东恩平人,青少年时曾就读于真光女校。1921年毕业,不久留学美国。

在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思想熏陶下,张瑞芬于1931年毅然由学习钢琴演奏转学飞行。她勇敢坚毅,勤学苦练。很快就在1932年3月考取了飞行执照,成为第一个华人女飞行员。

在林肯航空学校毕业后,张瑞芬随飞行专家学习国际航线、战斗、盲飞、霞雾飞、翻筋斗等飞行特技,造诣极深。1935年被著名的“九九”俱乐部吸收为成员,成为华人第一位女绝技飞行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张瑞芬担任领航、气象学教授的工作。在13年的云端生涯中,她创造了超过1600小时的飞行纪录。民国陆军上将蔡廷锴将军曾题词称她为“女界之光”。西方名流也称她为“女中豪杰”“当代杰出女飞行家”。

在张瑞芬八十大寿时,南加华人历史学会授予她“献身当代之妇女”的光荣称号。

3.献身音乐的作词英才——黄晚成

黄晚成女士是真光学校22届校友,音乐家兼音乐教育工作者。5岁时,她即追随真光书院开创者那夏理女士学习音乐,小学毕业后升广州真光中学,又拜当时著名的音乐演奏家玛格丽特为师学习钢琴。在广州岭南大学毕业后,转到北京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接受音乐教育,后到法国留学五年,刻苦磨炼钢琴技艺。

1936年,黄晚成回到广州,任教于广州女子师范及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是广州市音乐教育园地的开拓者之一。她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不少人成为了其他音乐学府的教学骨干。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晚成与丈夫到新加坡定居。分别执教于南洋女子中学及岭南分校,后开始教授私人学生。1946年出版了她的歌集《新的歌》,收入集中作品有17首。此后,继有《相思苦》《知足常乐》等音乐作品面世。

在音乐教育方面,黄晚成教学认真、循循善诱,为新加坡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与演奏家,驰骋在新加坡,甚至国际乐坛上。在从事音乐教育中,她不仅传授钢琴弹奏的技艺,还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许多人生的哲理,鼓励他们追求崇高完美的心灵意境。

1979年,鉴于黄晚成在音乐园地上的辛勤耕耘,以及为华人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新加坡总统向她颁发了“公共服务星章”奖章。

4.中国女排先驱——卢惠卿

卢惠卿女士生于1910年,广东东莞县人。在广州白鹤洞真光中学接受教育的她,少女时代已经是体坛健将,尤其排球球技精湛,曾带队获广东省运动会排球冠军。

1928年从真光中学毕业后,卢惠卿即留校任体育教师。1930年北上进入燕京大学,活跃于体坛,在远东地区多次运动会的排球比赛中,屡建奇功,为国争光。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卫斯理大学硕士学位。

9年后,卢惠卿返回祖国,在真光母校服务两年,旋即受燕京大学聘为女生部主任兼体育主任,后又在金陵女子大学兼任体育讲师。不久抗战胜利,她再度赴美进修,最终获哥伦比亚大学体育博士,为中国女子得此荣衔之第一人。

学成后,卢惠卿在香港真光中学任中学部主任。1958年,她移民美国,一方面从事地产及保险业务,另一方面设立太极拳班,在西方社会中提倡中国国术,用英文著写流传甚广的《太极拳手册》,为太极拳等国术在西方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

卢惠卿毕生服务于文化界、体育界,组织学生活动,精力充沛,造福青年。常以助人为乐之本,生性爽朗率直,慷慨豪迈,办事机智敏捷,忠诚负责,实为后辈表率。她是中国早期女排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也为中国国术在西方传播立下汗马功劳。

真光中学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一代代真光人走出校园,成为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知名人物。这样的校友不胜枚举,这样的故事恒河沙数,他们鼓舞着真光人前仆后继,播撒真光“爱”的光芒,为社会发展贡献“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