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关键数据与国际比较卷

第二节 教师的学历结构

字体:16+-

一、教师学历结构的政策意义

学历结构是指教师群体中每个成员接受不同层次专业教育的比例。学历结构反映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其以后发展的可能,它是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明确写道: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 (Profession)。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也就是说,从事教育的人必须在职前接受规定的专门教育,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因此,各国在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都对教师的学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学历结构也在不断地升级。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也就没有法定的资格标准,结果出现了多种身份教师(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临时代课教师、以工代教教师等)并存的局面。这批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的仅是初小毕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在第十条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对获得教师资格的学历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为我国教师学历的升级制定了新的标准。

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在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师具备高一级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同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教师。这样的变化和政策效果都体现在教师学历的统计数据上。

二、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一)普通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的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困难中前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表6-1 1985—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学历占比(%)

续表

图6-5 1985—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从表6-1、表6-2和图6-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85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8 811人,本科学历的113 117人,专科及以下学历的212 334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5%、33%、62%。2016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947 90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66 289人,占教师总数的23%,具有硕士学位的581 615人,占教师总数的36%。与1985年相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是1985年的50.4倍,年均增长率为159.33%。

表6-2 1985—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人)

续表

图6-6 1985—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的变化

从教师群体的各学历人数来看,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见图6-6)。2010年之前,硕士学历教师的增加速度是快于博士学历教师的,但从近6年的数据来看,博士学历教师的增加速度要快于硕士学历教师。同时,本科学历教师的总量在减少,专科学历教师基本已经退出高校教师队伍。以上两方面的数据变化说明,高校教师学历准入门槛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要求,高校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普通中学高中教师的学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数据显示,普通高中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从1985年的40%提高到2016年的90%,并且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137 68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

结合表6-3和图6-7可以发现,至2016年,我国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已经实现了全面优化,本科学历教师占据了教师主体,研究生学历教师在全体教师中也占有明显的比例,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已经逐步退出高中教师队伍。

表6-3 1985—2016年普通中学高中专任教师各学历占比(%)

续表

图6-7 1985—2016年普通中学高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表6-4和图6-8则显示了我国普通中学高中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的发展变化。在1990年以前,我国普通高中教师以专科生为主,本科生人数要少于专科生人数;到1990年,二者几乎持平;1995年以后,专科毕业的高中教师人数逐渐减少;到2005年,我国普通高中教师的主体已经成为本科毕业的教师,顺利完成了教师学历的升级。到2010年,普通高中教师学历的主体已经转化为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教师,且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不断上升,甚至在近几年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的增加速度开始快于本科学历教师,这也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一致。

表6-4 1985—2016年普通中学高中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人)

续表

图6-8 1985—2016年普通中学高中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的变化

(三)普通中学初中教师的学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结合表6-5和表6-6可以看出,初中教师队伍中的本、专科学历教师人数明显增加,以专科学历作为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1985年时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为27%,2016年时,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几乎达到100%,且80%以上都是本科学历,其中包括研究生76 857人。

表6-5 1985—2016年普通中学初中专任教师各学历占比(%)

续表

表6-6 1985—2016年普通中学初中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人)

续表

从图6-9和图6-10中可以看出,1985—2000年,我国普通初中教师学历增长最快的是专科毕业的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的教师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从2000年开始,专科毕业教师的数量开始逐步减少,而本科毕业教师的数量开始稳步提升,研究生毕业的劳动力也开始逐步进入初中教师队伍。2007年以后,本科学历教师的数量开始超过专科毕业教师的数量,且稳步提升,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数量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态势,但所占比例很低,到2016年也只占2%。中专、高中及以下毕业的教师已经完全退出初中教师队伍。从整体来看,我国普通初中教师已经顺利向本科毕业教师过渡,且还在不断优化中。

图6-9 1985—2016年普通中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图6-10 1985—2016年普通中学初中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的变化

(四)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

从现有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1995年之前,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的任务,小学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分为中师、初师及初师以下三个水平层次。1995年以后,国家提出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的要求,师范教育体系逐步由三级向两级过渡,教师的学历水平统计也显示为本科、大专、中专、高中毕业、高中以下四个水平层次。在1995年之前,小学教师以中等师范生为主体,1990年时,中等师范学历的教师占整个教师群体比例的73.9%。1995年时,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小学教师队伍中仅占5.6%。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工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到2001年,小学教师中达到专科以上学历者已占小学教师队伍的27.4%。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教育部于2002年9月5日发出了《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要把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2016年时,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94%,其中本科学历占比50%,专科学历占比43%,研究生44 914人(如表6-7和表6-8所示)。

表6-7 1991—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各学历占比(%)

续表

表6-8 1991—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人)

续表

图6-11 1991—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图6-12 1991—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各学历人数的变化

由图6-11和图6-12可以看出,从1995年开始,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数量开始进入减少的通道,这说明小学提升了教师的招聘要求门槛至专科学历。2004年以后,专科及以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的数量开始超过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数量。这意味着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整体实现第一次升级,且学历质量不断优化,在2010年已经呈现专科学历教师减少、本科学历教师不断增加的态势。这表明小学教师学历进入第二次升级,以本科学历为门槛,到2016年时已达到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占总小学教师数量的50%。

(五)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相当于高中及以上学历。从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1981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占幼儿园教师总量的78%,高中及以上学历教师占36%,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2%。至2016年,高中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8%,专科及以上学历占77%,研究生学历3 863人。总的来说,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结构已经呈现专科学历占主体的态势,并且还在不断优化,这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增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目标是一致的。

表6-9 2001—2016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各学历占比(%)

图6-13 2001—2016年幼儿园教师学历结构的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者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国情,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对教师的学历标准提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提高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的目标,这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师学历结构来看,各级教育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学历的要求,并且对教师学历提出了新的门槛和要求。在各级教育教师学历达标和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也是后期评估和发展教师质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