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问题是民办教育生存和延续的根本问题,既需要扎根实践的务实探索,也需要科学深入的理论研究。理论界对包括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发展阻碍、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的宏观保障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对策”“发展”“可持续发展”“策略”“改革”“思考”“建议”“创新”“困境”“建设”“发展战略”和“定位”等关键词。
(一)民办教育发展状况
对民办教育整体发展状况的研究,典型的是北京师范大学自2012年开始发布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该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6年,对中国民办教育自2003年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到中观学校治理再到微观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做了系统分析。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通过对2003—2013年全国民办高校数据的分析,发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比例、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等特征。[22]对民办基础教育的研究,通过对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其在用人制度、设备资金和政策扶持上较公办学校更有优势,但存在产权制度不明确和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23]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研究,通过对1997—2007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民办幼儿园数和在园人数不断增加,师资力量也在不断提升。[24]
(二)民办教育发展的阻碍
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选择两难、师资队伍质量较差、稳定问题突出、生源质量较差等问题[25],对民办教育价值认识不清、国家政策规定不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与公办教育待遇不平等,学校内部管理自主权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26]。还有研究指出我国民办教育出现了体制性歧视被强化、与公办教育对立情绪增强和办学竞争力降低等制约发展的新倾向。[27]
(三)民办教育发展策略
在发展战略方向选择上,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处于过渡阶段,国家必须承认和允许不同举办主体民办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坚持推进分类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8]在国家政策调整方向上,要准确把握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出台切实有效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民办教育的监管力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民办教育活力。[29]民办学校要借助国家政策优势坚持正确定位、开放办学、面向市场、规范竞争和强化管理,实现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0]
(四)民办教育发展保障政策
对民办教育发展保障政策的研究可分为三类:一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变迁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分割点,将民办教育政策分为允许阶段、鼓励阶段和依法办学阶段[31];另一种是以《宪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为关键点将国家政策分为观望阶段、认可阶段、扶持为主辅以规范阶段,以及依法规范辅以扶持阶段。[32]二是对民办教育政策的反思。认为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存在歧视现象,表现在民办学校的税收、教师待遇、学生资助等方面。[33]三是对国家政策制定的建议。指出民办教育政策顶层设计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实事求是的确定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发展全局,突出重点扫除发展障碍,研究路径落实顶层设计。[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