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该事件的发展情况,本报告以2017年3月25日到2017年4月20日为分析时段,以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媒体观点和网民言论为基数,在利用百度指数、新浪微指数等分析工具的基础上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专题依据舆情热度、网民反响等多个点将整个舆情事件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力求在各阶段厘清舆情发展过程中的每个关键节点、起主导作用的报道文本以及网民情绪关注点。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文本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
(一)第一阶段:舆情潜伏期
1.关键节点
2017年3月26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省嘉兴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基础上揭牌。3月28日,浙江《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揭牌首届高中招收2个创新班》让河北衡水中学再次进入公众视野。3月30日,一篇题为《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开分号》的文章广泛传播,文章列举公众对此事的两大对立观点:一方认为被称为“反教育考试集中营”的衡水中学的功过是非只能由家长和学生来加以评论:另一方认为打着应试教育深深烙印的“衡水模式”应该让位于素质教育。该文章一出,随即引发了媒体的大量转发及公众热议。
2.媒体报道分析
本阶段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呈现出“以中立报道、事实性报道为主。其中,热度不高”的特点。以“衡水中学平湖分校”为关键词,在百度新闻高级检索中进行检索,可以发现3月25日到4月8日,相关新闻共计10余篇,新闻来源非常多样(详见下表)。
从报道性质和报道种类来看,这些新闻报道主要以中立报道、事实性报道为主。其中,中立报道有《河北衡水中学进驻浙江 在全国开分校引争议》等。这些报道基本以文字报道为主,内容多为集中性报道衡水中学在浙江平湖开办分校这一事实,以及少量关于浙江教育厅官员对于此事的回应。
3.网民舆情状况
这一阶段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较低,根据新浪微博#衡水中学平湖分校#等相关话题网民观点来看,对于衡水中学在浙江平湖开办分校一事,网民评价不一。有正面评价如@丝恩叮“从衡水一中出来的朋友现如今没有一个过得不好的,倒是有些中途转学的,现在后悔没在衡中上完。”也有负面评价如@怀俄明远征2“衡水在云南的分校就不成功,600分以上才16,本地重点100+,吊打。”除此也有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网民,如网友@心素如简的蘭就认为“这三年,看过程,三年后,看成果。估计不止收当地生源……”
(二)第二阶段:舆情爆发期
1.关键节点
4月10日,《衡水中学浙江分校涉嫌违规招生 教育厅责令调查》《平湖教育局回应“衡水一中分校涉嫌违规早招生”:已要求整改》等多篇官方回应报道一出,随即引起了舆论关注度的陡增。
2.媒体报道分析
在本阶段内,出现了4月10日、12日、16日等多个舆情高峰。在4月10日这一天,有关衡水中学开办平湖分校这一话题的信息达到1753条,原因为官方部门就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开分校正面回应,引发舆论关注度陡增,相关报道有《浙江教育厅一处长叫板衡水中学浙江分校:我们不需要这种学校》《平湖市教育局:查实衡水中学浙江分校招生违规,已整改完毕》等。另两个高峰点分别出现在4月12日和17日,12日热度走高原因是主流媒体、衡水中学及浙江名校的不同发声造成的舆论交锋,如《人民日报》文章《衡水中学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病的所有“黑锅”》等。17日左右,一批主流媒体再度发表评论性文章,引发舆情热度再度回升,如《人民日报》文章《衡中办学模式是否合理?教育部回应》。(详见下表)
续表
3.网民舆情状况
在这一阶段,伴随着官方的回应,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澎湃新闻的相关官方回应报道的评论量便可窥见一斑。4月9日的多篇报道的评论量均在千次以上——《浙江教育厅一处长叫板衡水中学浙江分校:我们不需要这种学校》一文评论量高达2900多条、《衡水中学分校进浙江引争议,校方称将因地制宜、结合浙江实际》一文评论量为1100多条、《衡水中学副校长回应模式落后指责:说就说吧,我们走自己的路》一文评论量就高达1600条。4月15日报道《衡水中学毕业生拍片还原母校,导演:毕业感觉和外界断片三年》也收获了1400多条的评论量。除此之外,自官方做出回应之后,新浪微博相关话题#浙江官员叫板衡水中学分校#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该话题阅读量高达26.9万次。在这一阶段,网民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再是衡水中学在浙江开办分校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将论点上升到了对当前中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的探讨,如网友@PHILLIP-LV认为“改变中国应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是要从改变中国唯分数论开始,衡水中学能开到浙江去抢占教育资源,也不外乎为了赚钱,也没有什么高尚的理念,更没遑论高尚到为中国教育无私奉献!”在网友@战无风看来,“教育要改革,教育更要创新,墨守成规的教育之路只能越走越窄。走出去引进来,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没有必要相互排斥。如果说要把外来的和尚视为洪水猛兽,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早已泛滥成灾了。浙江作为发达省份对一个‘外来和尚’如此大动干戈,未免有些失体统,其实更是不够自信的表现。西方发达国家能够接受中国的孔子学院,难道浙江就不能接受一个衡水中学?气量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重要。”
(三)第三阶段:舆情消退期
1.关键节点
4月17日,各大媒体转载了评论性文章《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衡水中学?》,该文章有理有据分析了“衡水模式”存在的原因与合理性,并指出“人民欢不欢迎衡水中学,地方教育厅官员说了不算,衡水中学自己说了也不算,而是我们现行教育制度说了算。”
2.媒体报道分析
本阶段因为主流媒体的再度发声,使得这一阶段舆情呈现出“以评论性报道为主,舆情热度有所回升”的特点。在百度新闻中以“衡水中学浙江分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该时间段内相关新闻《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衡水中学?》等6篇,新闻来源十分多样(详见下表)。
从报道性质和报道种类来看,这6篇报道以中立报道、评论性报道为主,其内容主要是在对整个舆情事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表了对此事的客观评论,如人民网《衡水中学进驻平湖:引发教育模式之辩》一文就在文末对衡水中学在浙江开办分校评论到“不妨把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当作对新高考制度的一种检验,静下心来研究‘衡水模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素质教育著称的浙江或其他省份,衡水中学的进驻也并非坏事。它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检验素质教育的真伪和优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素质教育模式的自我提升。正如有评论称,有鲶鱼在,沙丁鱼才更有活力,如今鲶鱼来了,应当乐见其来才对。”
续表
3.网民舆情状况
在这一阶段,舆情热度虽然无法比拟第二阶段,但是因为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报道,舆情热度稍微有所回升。与前一阶段相似的是,这一阶段网友已不再就事论事,而是将舆论的重点放在了对中国如何衡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探讨上。如网友@远西回声就认为“解除对清北的‘顶级膜拜’是关键,这种膜拜是被制造出来的,有害,愚昧,违背教育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有了这种盲目的膜拜,才逐渐造就了像衡水中学等类似的‘高效考试机器’并且会‘受到家长欢迎’。”网友@眺望远山则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办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不要谈什么教育改革。向衡水中学这样集中营似的应试教育模式大行其道,无论它有多高的‘清北率’,其实都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在网友看来,对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盲目崇拜一直都是禁锢中国教育发展的顽疾,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唯应试教育独尊的状态,努力发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