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基础与实战练习

四、考研真题

字体:16+-

一、名词解释

1.大众社会理论(清华大学2003研,北京大学2004研)

2.大众文化(武汉大学2004研)

3.大众(北京大学2007研,南开大学2004研)

4.受众(中国传媒大学2002研,浙江大学2002研,华中师范大学2005研)

5.受众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6.受众中心(四川大学2006研)

7.受众分割(清华大学2002研)

8.个人差异论(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

9.知晓权(知的权利)(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武汉大学2004研)

10.知情权(中国传媒大学2006研,南开大学2005研,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上海大学2003研、2005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04研)

11.接近权(复旦大学2001研)

12.认知结构(cognitive schemata)(北京大学2003研)

13.选择性注意(浙江大学2004研)

14.选择性理解(华南理工大学2007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

15.易读性测量(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

16.信息的选择性接受(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17.晕轮效应(浙江大学2003研)

18.新闻传媒的公共性(复旦大学2004研)

19.使用与满足(北京大学2001研)

二、简答题

1.试比较大众(mass)、公众(the public)、人群(crowd)和群体(group)这几个概念。(北京大学2006研)

2.辨析:一般来说,大众媒介的受众是分离的、消极的、软弱无力的。(武汉大学2007研)

3.谈谈大众传播的受众控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4.简述并评价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的受众调查。(西安交通大学2004研,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5.简述受众的特征及信息选择。(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6.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北京大学2003研)

7.何谓“广”受众和“窄”受众?请简述之。(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

8.辨析:现代传播的发展使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武汉大学2005研)

9.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武汉大学2002研)

10.谈谈你对知情权的理解。(南开大学2007研,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11.判断:审判公开,是公开审判这一国际通行的司法准则的要求和结果,是指任何人在受刑事指控或因其他权利义务涉诉时,有权接受法庭公开的审讯。这是一项基本人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研)

1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2001研)

13.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北京大学2002研)

14.简要评述新闻释码中的三种“选择性”。(四川大学2007研)

15.简述在传播行为理论中,关于认知研究的要点。(四川大学2007研)

16.“受众即市场”的理论基础和缺陷。(武汉大学2003研)

17.简说你对当前娱乐新闻的看法。(南京大学2001研)

18.对收视率的追求暗含着什么样的受众观?试简要评析。(北京大学2008研)

19.观点谈论:应该由新闻传播者的理性判断来决定什么是新闻;应该由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来决定什么是新闻。(武汉大学2003研)

20.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简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北京大学2004研)

21.简述英格尔斯(Alex Inkeles)“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自的特点和异同。(北京大学2003研)

22.何谓“社会关系论”?它有何特点和意义?(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23.“社会类型论”和“社会关系论”的异同是什么?(南京大学2007研)

24.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中国传媒大学2004研)

25.谈谈“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特点及缺陷。(武汉大学2001研)

26.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清华大学2001研)

27.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01研)

三、论述题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研)

2.试论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武汉理工大学2005研)

3.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网民自发“维护道德”和“执行正义”的行为,被主流舆论称为“网络暴力”,并认为网民的行为有“乌合之众”和“群氓”的特征。请分析参与类似网络集体行动的网民是否就是大众社会理论所描述的“大众”。大众社会理论能否很好地解释当下发生的网络事件?(北京大学2008研)

4.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适应受众细分的现实?(清华大学2003研、2007研)

5.何谓受众的细分?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受众的分层化趋向?(复旦大学2002研)

6.传播学意义上的大众信息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信息理论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有何现实意义?(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

7.试述受众权利及其大众传媒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1研)

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中国人民大学2001研)

9.试从传播学角度对目前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进行评析。(华南理工大学2007研)

10.试论网络时代的受众变化。(清华大学2007研)

11.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成为各类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分别谈谈网络媒体对“精英”与“草根”的影响。(北京大学2007研)

12.试论媒介与资本结合的社会效应。(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13.试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04研)

1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北京大学2003研)

15.传播学家丹·麦奎尔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对英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收看或不收看政党节目,他们利用媒介获得什么。研究开始是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小样本人群,以确定人们看节目的动机。根据问卷,列表显示了八项看政治节目的理由。这张表又被拿来用在其后的大样本调查中。

请问,该项研究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传播学理论研究中有什么意义?(武汉大学2004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