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营管理案例教程

第六章 传媒营销管理案例

字体:16+-

第一节 理论要点

一、市场定位模型

市场定位模型是定位分析的有效工具,其建立的依据是:定位的范围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和沟通或传播等方面,定位的内容包括属性定位(构成利益定位的要素)、利益定位(满足目标顾客的利益点)和价值定位(为目标顾客带来的精神价值)等层面,定位的步骤包括找位、选位和到位等阶段。我们用纵轴表示定位过程,用横轴表示定位内容,用三角形表示定位范围,然后将三者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市场定位或营销定位的钻石图形。[1]第一,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目标市场(目标顾客群),并了解他们对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等方面的需求特征;第二,选择满足目标顾客的利益点,根据这个利益点确定属性定位和价值定位,定位选择的范围仍然包括4P的全部内容;第三,通过进行营销4P要素的组合实现已经确定的定位。同时,为了保证到位的实现构建关键流程,为了关键流程的实现整合公司的重要资源(见图6-1)。

图6-1 市场定位钻石模型图

二、分析框架

传媒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多方面的二重性,[2]在营销方面,主要表现为目标顾客、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盈利等方面的二重性。下面以报纸为例分析。

目标顾客的二重性,即包括受众客户和广告客户。报纸一方面供受众阅读;另一方面供广告客户购买版面发布广告信息,因此报纸的消费者包括读者和广告主。

产品的二重性,即包括读者购买的信息和广告主购买的版面。在分析报纸产品时,我们既要考虑读者的信息需要,也要考虑广告客户的版面需求。 价格的二重性,即发行价格和广告价格。一是将报纸出售给读者的价格,即发行价格,它只是读者为购买报纸而支付的价格,并不包括其支付的时间;二是广告客户购买报纸广告版面所支付的价格,我们称之为报纸的广告价格。

渠道的二重性,即报纸发行渠道和广告版面销售渠道。首先要将报纸卖给读者,完成报纸的第一次销售。同时,还要将报纸的广告版面卖给广告客户,也就是将读者的阅读时间卖给广告客户,完成报纸的第二次销售。

促销的二重性,即报纸向读者促销和向广告客户促销。向读者促销是宣传报纸信息的价值,向广告客户促销是宣传报纸读者的价值。

盈利的二重性,即通过出售报纸信息和报纸版面盈利。一是通过发行市场获取利润,而不进入广告市场,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报纸都是这种盈利模式;二是在发行市场上“低价倾销”,在广告市场上盈利,这是目前大多数经营状况较好的报社的盈利模式。

报纸营销的二重性,决定了经济类报纸有两种定位战略的模型:一是以读者为目标顾客的定位战略模型;一是以广告主为目标顾客的定位战略模型。两个定位的战略选择有着不同的战略内容,但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使二者密切联系起来的“合剂”是报纸的目标读者和广告客户目标受众的一致性。报纸目标读者的选择必须与广告客户目标受众相吻合,否则发行量很大,也不会有理想的广告收入。[3]这就构成了报纸定位战略选择的两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模型(图6-2)。下节我们运用这个报纸定位战略模型对《中国经营报》进行实例分析。

图6-2 报纸双重定位战略模型

三、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革命不仅改变着传媒业态,也改变着营销方式,传媒业的营销更要充分考虑新媒体因素。不管是传统媒体产品,还是新媒体产品,都应该重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某些本质性的区别,因此,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转变一些传统的营销理念。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采取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它们的传播从一点出发,传播到成千上万的接受者,即所谓“受众”。这种传播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它的内容是大众普遍能够接受的,往往也就是平庸的,没有特点的,而它的形式却是华丽的。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批评大众媒体在华丽的外表之下,掩盖的是平庸的内容。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大众化的特点,它不再是点对面的传播,而是无数的点之间的真正的网状交流。在新媒体中,专业传播机构逐渐让出传播舞台的中心,大量的内容由普通个人制作。每个用户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几乎像面对面谈话一样便利,互动成了传播的重要内容。此外,新媒体打破传统的媒体界限,实现了多媒体传播,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作为营销者,应该在心态上把自身定位为受众或用户中的一员,与他们平等交流,而不是以专业人士、业内人士自居,高高在上地发布信息,指导、引领受众和用户。

新媒体平台不再需要过多的华丽内容,平实、有个性的内容更受欢迎。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不再像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平台一样,需要花费大成本制作精美的图片、视频,撰写华丽的稿件,而是更多地需要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但是,这些内容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营销要做更多复杂、细致,甚至烦琐的工作。一些平台还需要我们不断提供新内容,及时对用户进行反馈。

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营销活动,必须摒弃传统一劳永逸的思想,建立一种持续努力的理念。如果你利用电视进行营销,可能一个电视广告在制作阶段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但是一旦播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维护它了。新媒体营销中,可能并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高成本制作传播内容,但是,这种营销一般来讲是长期的、持续的。新媒体中的内容较少大制作,更多的是很小的片断,正像人们经常提到的那个术语——碎片化。然而,这样的内容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

(二)适应新媒体的特点

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销,要充分发挥其互动性、自媒体、多媒体、即时性等特点。

在新媒体平台上,不再有纯粹的媒体和受众的概念,每个参与这个平台的人都可能是传播者,也可能是接受者。营销者应该放弃单向的、灌输式的营销方式,代之以互动的、平等的交流。在向营销对象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提供发言的平台,及时回复他们的意见。发布信息和回复,都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交流式的。

自媒体被很多人认为是新媒体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中,内容的发布者是极少数专业机构,而以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出现以后,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些时候更能引起共鸣和赢得信任。因此,我们在营销中,除了发布信息以外,还应该动员营销对象提供内容。众人的智慧一定胜过一人,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之一就是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营销者可以通过奖励、开展活动等形式,鼓励广大受众或用户提供他们的体会、意见,或者他们制作的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是新媒体平台的又一优势,营销者应该从文字、声音、图表、图片、视频、动画、游戏等多种媒体形式,选择适合自己营销需要的形式,使自己的营销内容和活动更加吸引人,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1] 李飞、刘茜:《市场定位战略的综合模型研究》,载《南开管理评论》,2004(5)。

[2] 金碚:《报业经济学》,24~25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金碚:《报业经济学》,12~14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