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摄影创作与欣赏中起着重要作用。假如一个摄影家缺乏联想,他的创作就会变成毫无灵气的“照相”;假如一个观赏者缺乏联想,再美妙的摄影作品,也会变成一张索然无味的实物“图片”。平面的、瞬时的、固定不动的摄影影像,之所以能被视为有立体感、有时间过程、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固有的理解能力——联想。
图5-2 曼雷 摄
头脑能进行类推,能比喻,能进行各种联想(如图5-2)。人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亟待发送出去。一只鞋子进入头脑,就会联想到脚;一个十字架进入头脑,就会联想到宗教。几乎没有一种物体能够进入头脑而不引起联想。
有些物体具有强烈的传统联想性,如苹果、玫瑰和雄鹰,往往会使人分别联想到**、爱情和力量。人们甚至对非物体的东西也有丰富的联想,如对色彩、光线等。绿色是健康的,红色则富有侵略性;明亮的光线显得有力度,阴暗的光线则显得柔弱。
一般地讲,艺术活动中占中心地位的心理活动是想象。比如散文、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都要以创造性的想象为主,因为它们都是艺术家单方面的心理活动,作品的生命建立在艺术家长期储存在头脑中的形象材料上面。可是,摄影就大不一样,摄影必须直接面对被摄体,任何影像都只能是被摄体反射光线的一种记录。摄影家的意识只有在与被摄体形态取得一致、完全交融时,才会得到自由的体现。
不过,虽然摄影是由摄影家与被摄体双方的共同参与完成的,但摄影艺术的生命,则更多地建立在摄影家对被摄体的联想上面。从照片看,视觉刺激是单纯固定的,没有联想它只能传达有限的信息。这些简单、明确的信息,作为科研材料或法律证据尚可,但作为艺术品则未免太枯燥无味了。这就需要由联想来帮忙。
在心理学上,联想有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两大类。摄影联想显然属于后者,它受到被摄体固有性质、照片固有影像的局限。但这种局限如果过分严格,以致联想无法充分展开,就会影响摄影的艺术魅力。所以,摄影联想既不能离开被摄体或照片影像,又应当尽可能自由。摄影师的任务,是在摄取影像的同时,为自己、也为观众打开艺术联想的大门。那些降低被摄体固有影像束缚程度的手法,简约、象征、抽象、含蓄等,其实都是在推开摄影联想的大门,让影像插上翅膀,在更广阔的艺术天地里飞翔。
摄影联想虽然总体上属于受控联想,但具体方式则各有不同,可分为关系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关系联想摄影,即从被摄体与其他事物的直接关系出发展开联想的摄影表现方式。为了拍出富于刺激性的影像,你就得寻找或创造出种种意想不到的联想。在现实生活中,门把手与挂钟或拖鞋总相距几米远,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除非你把它们紧挨着表现在照片上。这样的组合是无穷尽的,你可以随意加入你的手、你的脚、一只瓶子或任何别的什么东西,强调你所想说明的东西。商业摄影师尤其擅长用出乎意料的联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例如,画面上出现一只插入西红柿的、充满鲜血的注射器。又如运动鞋的广告,照片上本不突出鞋和脚,只表现运动员舒展优美的运动姿势,然后在照片上打出厂家标志,至于两者的联系,观众自然会用联想去体会。
接近联想摄影,是指借空间接近而产生联想的摄影表现方式。照片画面的空间上有一定界限,但客观事物却是相互联系、前后连续的。因此照片的剪裁线未必是影像的最后边界,快门关闭也不意味着影像变化过程的最后终结,人们完全可以凭借联想拓展照片固有空间和限定时间。《依然年轻》是丹麦摄影家奥尔·林德的作品,看到照片上那对80岁的老夫妻仍旧挚爱如火,人们自然会从时间顺序上联想到他们的青年和壮年时代。这幅作品正因为有力地表现了“白头偕老”的婚姻美德,荣获了1982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赛“快乐事件”一等奖。
类似联想摄影,是基于事物性质相似特点产生联想的摄影表现方式。在摄影上,类似联想十分普遍,照片影像的形态、线条、色彩、动作都可能与其他视觉形象类似。这种类似有时是深层的、本质的,但更多是表象的形式。抽象摄影、超现实摄影有很多就借助于表象或视觉形式类似来形成新的艺术形象。例如美国摄影大师哈尔斯曼的《多才多艺的柯克多》,哈尔斯曼让两个人躲在柯克多的身后,使他变成六只手的人,而每只手里拿的东西都不一样。这一造型类似于宗教里的“千千佛”,容易使人联想到这位天才有既能写又能画,既能编又能导的杰出才能。
对比联想摄影,是由照片中影像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对照引起联想的摄影表达方式。生活中相互接近的事物固然有趣,相互对立的事物,更会激发丰富的联想。人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地方,往往可以拍出许多常年生活在当地的人想都没想到过的好照片。这是因为在看到异地异景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原地原景,从对比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拍下来,就会很有特色。因为摄影师不是单纯地拍眼前的东西,而是从造型、光线、色彩、气质、格调种种方面去强调与自己家乡的不同之处。对于当地人,这种丰富的联想和明确的创作意识则是不存在的(如图5-3)。一幅优秀的照片,不仅能激发人的接近联想,更会从反面激发人的对比联想,从而使照片含义变得更加深刻。
图5-3 苏丹 摄
因果联想摄影,是指由照片所表现的具体事物联想到它们的原因或后果。照片如同现实生活的一个“切片”,它只是生活的一个断层,没有前因后果,它将失去任何意义。在医学上,从活体组织取下一小部分,做成极薄的生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的责任是从切片的生理变异中找出致病的原因,并预测病势的今后发展;对于照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切片”,摄影家的责任就是通过艺术构思去暗示人们,使人们通过因果联想认识社会现象的前因后果。可见,因果联想会大大加深照片的内涵。
作为一个摄影者,由景物所作的联想,别人不一定能得出来。应该考虑到一处景物可能引起的种种联想,然后就努力表现你认为最佳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