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诗篇——摄影美

(四)幽默感:图片情趣的润滑剂

字体:16+-

幽默是英语humour的译音,原意是动植物中起润滑作用的**。这与我们现在口头所说的、心中所理解的含义有很大差异。但细细一想,仍然可以找到它们的联系。幽默是人们生活的润滑剂,它能使人情绪活跃、思维敏捷。生活中的幽默,产生于思维的机智及语言的生动有趣,它能给人以愉悦,并使人从中领悟到某些生活的哲理,使人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收益。

从艺术审美角度而言,幽默也是审美范畴中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艺术家善于巧妙揭示事物内在矛盾的才能,是艺术家智慧的产物。艺术中的幽默,有它的爱憎是非和审美评价,它既能嘲笑丑恶,也能歌颂善美。

任何门类的艺术中都有自身特有的幽默方式,相声中有各种“设包袱”、“挟包袱”的方式,常常话音未落,笑声四起;杂技中常常穿插小丑的表演,以杂技动作令人捧腹;漫画则以夸张变形的形象,让人一见颜开,回味无穷。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从《滑稽列传》到《笑林》到小品文,至少也幽默了两千年。

新兴的摄影艺术同样需要幽默,也同样有幽默的摄影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摄影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的,生活中就存在许多具有幽默意味的事物,摄影艺术家以幽默的机智和才能,用摄影的特殊手段来表达对生活的幽默感。美国的丁·费佰曾从1946—1960年的美国报刊中,选出了五十多幅令人愉悦和思索的幽默新闻摄影作品汇集成册。

1985年在北京中山公园塘花坛举行的青年摄影沙龙展览中,及北京美术馆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摄影展览中,也有不少幽默摄影作品展出。说明摄影艺术具有获得幽默效果的特殊方式。

从大量摄影作品中概括一下,照片幽默感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抓拍到了具有幽默意味的表情、动作、情节的瞬间(如图5-9);二是形象之间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合;三是特殊的对比夸张(如图5-10)。

图5-9 《萨瓦伊舞厅,纽约》 西斯金德·阿伦 摄

图5-10 《珠江啤酒冰冻篇》 海鸿 摄

图5-11 《原子的达利》 卡什 摄

第一种因素——时机的掌握对幽默感的表现极为重要。生活中,有些表情、动作、情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的人情氛围中,会显得特别可笑。这些瞬间常常不是揭示了人物性格中的某些矛盾方面,就是在环境和周围氛围中显出不同寻常的戏剧性。这时,摄影者如果以独到的眼力和智慧抓住它们,就成了有趣的幽默摄影的题材。

《原子的达利》是卡什为达利拍摄的最有名的一幅照片。画面中的一切全都“飘浮”在空中。这种怪诞幽默的形象恰好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真实写照(如图5-11)。

另有一幅体育新闻照片《靠鼻子取胜》,照片中一名黑人运动员技压群雄,将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在撞线的一刹那,运动员伸出双手,身体前倾,结果恰好是鼻子最先触线。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注意是不是撞线,没有理会究竟是身体哪个部位触线。可是作者注意了,并且拍了下来,有意识地突出了这一细节,并善意“歪曲”地将照片题为“靠鼻子取胜”。运动员的领先和撞线当然绝不是靠鼻子,这一点拍摄者和观众同样清楚。故意说成靠鼻子,就突出了拍摄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并对取胜的运动员开了一个轻松的玩笑。这种在紧张时刻、激动场合保持幽默感的习惯,是西方人惯用的一种受人推崇的风度。

《国际摄影》杂志1986年第二期介绍了比利时年仅18岁的摄影师马科的一组幽默摄影,可以看出他具有用摄影者的目光来发现生活中的幽默的才能。马科说:“幽默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巧合也能使日常生活中某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变得富有戏剧性。某一面部表情、某一物体的位置、一件事中包括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所有这些足以在眨眼之间产生出幽默效果。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已找到了打开幽默摄影这扇门的钥匙。这期中刊登的是他的一幅《教父与坦克》的照片,照片抓取了难得的具有幽默感的情节瞬间:一位教父正在停放着的两辆坦克车前踏步,一辆坦克车上的炮筒还紧紧地压在教父的肩上……画面在形象、幽默中兼具深沉的内涵。

图5-12 《裸奔者》 布雷德肖 摄

在布雷德肖的《裸奔者》(如图5-12)中,**者好像要扮演被放下十字架的基督一角,而那位没戴帽子、留着短胡子的警察则似乎有意扮演犹太人的角色。那位拿着上衣跑来的兄弟,看起来像维持风教阶级的化身。不过,看起来他来晚了,那天的风化已经给伤害完了。然而他并没有白来,使本来就戏剧化的场面更加戏剧化了。

第二种因素——意想不到的形象偶合。摄影表现的是生活中某一视点的横断面,在生活中本来一些有空间距离的、不相关联的形象压缩到平面上以后,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了。有的摄影者善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一些看似偶然不相干的却又像是有必然联系的事物,利用角度把它们拼合在一起,使画面上出现看似寻常却又极不寻常的画面形象。这种难得的巧合是以摄影者具有敏锐感觉为前提的。

丁·费佰编辑的《幽默新闻摄影》集中的50幅作品中,就有十余幅是这种意想不到的组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摄影记者G.沃森拍摄的《挠痒的乐趣》,画面内容是这位记者在洛杉矶经过一家保险公司的广告牌,恰巧一位工人在刷洗这高大的广告牌上的尘土。他站在上端,长长的刷子正落在广告上画的人物的鼻子上,这人物的表情又恰巧是皱眉耸肩,看上去犹如那刷子挠在他的痒处,使他舒畅快意、乐不可支一般。这本来不相干的事,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越看越让人觉得好笑。正因为这种有趣的偶合,使这张照片曾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大出风头。

又如该书中的一幅《报数》,画面上是数队士兵正在集合报数,一条狗刚好站到了指挥员的位置上,昂头望着士兵们,而真正的指挥员没有在画面上,于是俨然这条狗在发号施令。士兵是那样严肃认真地听从它,使画面妙趣横生。

第三届国际摄影展中美国摄影家拍的《头像管理人》,坐在雕塑头像下的管理人员露出了腿,雕塑的头像和底座与他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变形可笑,却很和谐。

比利时马科的一幅幽默作品也是这种偶合:背景是幅魔鬼挥动利斧的画,一位游人伏在栏杆上,画面看上去就像是这位游人从容伸颈就义一般。摄影正是以生活的立体存在与画面的平面再现之间的空隙,给幽默留下了一个可以施展机智和才能的余地。

第三种因素——特殊的对比夸张。形象之间蕴藏的对比因素中有许多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有意夸张这种对比会产生幽默感。比如对口相声中的两位演员一般都是一胖一瘦,对比悬殊,他们在一起观众就觉得有趣。有两幅国外儿童摄影作就总是运用对比因素显示出幽默感的。一幅是在英国皇宫门口,一名高大的警卫笔直地站着,一位小姑娘悄悄地来到他脚下,从他的**向皇宫里张望,高大的警卫难以发现脚下所发生的事,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形象对比,十分有趣。另一幅反映的是:在英国伦敦的大街上,皇家卫士们身着戎装,肩扛步枪,步伐整齐,神情庄重,可是就在队伍的一侧,一个不满两周岁的孩子彼得·杰克逊也模仿着士兵们的模样,挺胸昂头、抬脚起步,而且面容极为郑重。小彼得的做法和神态是极为天真可爱的,而他的模样与卫兵们的模样对照,卫兵们也觉得自己有点故作姿态、滑稽可笑了。这就是天真的魔力,它使太过严肃的事情变得轻松,变得可以接近。

生活的情趣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情趣,生活才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摄影创作与欣赏也是充满了情趣的,也因有了这些情趣,摄影才不至于成为冷冰冰的“照相”。相机有了幽默感,摄影才会把更多的笑与美带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