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2版)

第二节 构思的基本过程

字体:16+-

记者的节目构思,从整体看,经过三个基本阶段;具体分解,要完成七个具体步骤。

1.三个基本阶段

节目构想初步形成是构思的第一阶段。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为创作节目想出一个点子。

点子的产生不是凭空而降的,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孕育、思考、观察才产生的。我国美学家王朝文说得好:“卓越的、例如富于典型意义的形象的形成,是艺术家在对生活进行反复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为生活的某些人物、事件或自然景象的强烈吸引,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某种意义、价值和美,产生了要把它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念头或冲动而进入创作过程的。”[2]

通常,记者对节目的构思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构思脉络是大体相通的。倘若认真追溯主持节目的全部实践,不难发现每个节目构思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创作准备阶段。无论这初始的念头怎样不理想,都有可能成为记者构思的原动力和创作节目的一种依据。

为创作节目想出一个主意,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时心血**,仿佛是不期而成的。其实,主意越多,越能反映出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当然,记者最初的构想,不一定都能得到实现。有些创意在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的过程中,发现不切实际或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最后又放弃了。但一般情形下,深思熟虑,切实可行的意图往往能够最终兑现。这就要求记者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能够发现、经常思考,才能有所创造。

构思的第二阶段,是对具体构想再孕育的过程。通过再酝酿和再认识,最初浮现在记者意识中的设想将得以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

在这一阶段,记者不论是对节目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节目形式的把握,都依赖于对节目本体特征的认识和深化。经过不断深化、不断反复的再认识,最初的构思就会越来越清晰。

在某种程度上,构思的第一阶段同第二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绝对界线。不论是对客体所蕴藏的思想内涵的把握,还是对节目个性的展示,都取决于记者在构思过程中内在认识的深刻程度。

构思的第三阶段,是记者对获得的材料进一步加工改造的过程。记者要再一次精心筛选节目内容,提炼思想,使节目内容具有上乘的质量,使节目主题富有社会意义。至此,节目构思的基本任务才算完成。

2.七个具体步骤

在电视节目创作的孕育阶段,记者必须同编导一样考虑节目,不可忽略制约因素。从许多电视节目记者的节目创作经验来看,节目构思大体可以归纳为下述七个具体步骤。

(1)理解受众对象

理解受众对象,这是节目构思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要知道,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特定观众具有不同的趣味和需求。例如,北京人看相声入迷,上海人看独角戏着迷。若将这两种表演组合到一起供北京观众欣赏,观众可能对独角戏毫无兴趣。

理解受众对象就是将观众放在第一位。“记者不能认为他们自己比他们报道的新闻更重要。如果你脱离群众,你就不再能起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作用了。”[3]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的这番话确是道出了主持人对观众负责的重要意义。

(2)明确节目的出发点、节目的目的

明确节目的出发点、节目的目的,是节目构思的基本根据。也就是为了什么去创作节目的问题。

对任何一个广播电视节目来说,节目的根本目的可以用4个字概括:传播、交流。但是,每一次节目内容有所不同,每一项内容自然具有一定的传播意图。明确节目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考虑传播的意向。

(3)确定节目的中心主题

找到节目的支撑点,对于节目构思来讲,是关键的环节,也是节目的主旨部分。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千差万别,风格各异,但每一个节目必须有主导的方向和基调,这是共同的规律。

(4)构造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将各个部分组成统一体

许多节目创作人员,都深感结构方式的重要。整体框架结构该怎样构造呢?

第一步,根据节目的主题、侧重点,将节目几个层次划分清楚;

第二步,对节目的开头、主体、结尾部分进行具体的设计;

第三步,电视节目还要考虑画面因素,学会用画面来结构全篇;

第四步,电视节目框架结构布局必须考虑观众的收视习惯,根据“有序”排列、组合的规则进行总体策划。

(5)精心选择节目内容

内容是节目所包含的实质,内容是节目的精髓,离开内容,形式就是空洞的。

不论什么节目,内容的选择关键在于质量。对内容的鉴别、筛选是主持人构思具体步骤中的关键环节。

内容由材料构成。因而,材料的合理安排对说明内容实质和意义具有内在联系。

材料是形成主题、观点的基础。因此,选材取决于主题的需要。

确定了主要内容,筛选了材料之后,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

(6)合理安排材料

安排材料还有一个电视特点和角度问题需要考虑进去。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则由材料构成。然而,并不是所有材料都等于事实。在采访写作中,有一个对采集到的材料认知的过程。

△材料与事实的关系

材料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材料不等于事实,事实由材料构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材料不一定完全都是真实可信的,有些材料是虚假的、夸大的。所以,记者在写作时,对材料认识首先就要核实材料、辨别材料。

核实材料要做到万无一失。对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例证、数字、引语、原因、结果都要核实,对反面材料尤其要小心求证。

△选材的原则

材料是构成报道的基本要素;

材料是形成主题、观点的基础;

材料是表现主题、观点的支柱。

选材取决于主题的需要,选材范围大小、多少,取决于事实本身的复杂程度。选材多少容易产生的一个误区是以主题重大与否、选题重大可否进行取舍。有些重大新闻、重要信息,虽然主题重大,但事实本身并不复杂,故此不必选择过多材料加以报道。有些新闻虽然不太重大,但事实本身比较复杂,故此需要选择较多材料加以说明。

选材的原则是:以一当十。

新闻报道总体上讲提倡简短,无论篇幅长短,包容的信息都应该是讲求质量。短消息、微型纪录片、长篇调查报道等体裁,选材的原则都是相同的。

以一当十,要求选择的材料典型、生动、具体、有新闻价值,说明主题。

△选材范围

按照材料构成的基本要素,大致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归纳一下选材范围:

事件本身;

事件背景;

地点和环境;

事件意义;

涉及的相关事件;

有关方面的反应、见解、建议;

尚未清楚的疑问和存在的问题;

事物发展前景预测;

原因及结果;

记者的评价、分析、预见。

新闻的力量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就是事实说话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选材的范围离开事实,离开报道题目、离开主题思想,就会走入误区。

△选材方法

选材方法即是将材料按其性质分门别类,综合运用。

现实、历史材料:现实是历史的继续,历史是现实前身。运用历史和现实材料,能够起到全面、清楚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作用。

正面、反面材料:新与旧、正与反、对与错、好与坏的对比,可以起到烘托作用,具有较强说服力。

具体、概括材料:具体材料表现事物的深度,概括材料反映事物广度。二者结合运用能够使报道力度增强。

直接、间接材料: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运用得当,可用开阔思路、引发思索、产生联想,以至唤起行动。

(7)设计节目的具体表现形式、调动多种手法

在节目的出发点、节目的目的基本明确,大框架及节目内容基本确定之后,接下来则是对节目具体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构思。

广播电视节目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记者既要注意避免雷同化,又要防止脱离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

广播电视节目的产生要经过构思、制作、播出三个环节。构思是节目形成过程中的开端,又贯穿于节目传播过程的始终。构思是节目创作的“软件”,又处于主导地位,确是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

3.独立构思与创新

明确了节目构思的三个基本阶段和七个具体步骤,记者应该亲自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参与阶段,最好能够经常独立构思节目。

中国台湾节目主持人赵晓君主持的《苏芮北京行》节目,在构思上非常有新意。赵晓君独立完成采访撰稿工作,具体地实施节目构思。

为了清楚地说明记者对节目构思的具体实施,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苏芮北京行》的节目特色。

《苏芮北京行》的结构方式很有特点:

整个节目是用苏芮在北京的活动来结构,共分七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首歌曲来过渡,一共用了八首歌曲。

赵晓君以第一人称来主持,苏芮在北京的活动中,她都始终跟随,可以看出是一种刻意的构思。

整个节目不但记录了苏芮在北京的活动,而且展现了她的演唱风格,同时也披露了她的个人生活。

下面我们再根据节目内容来逐段分析。

△ 第一部分分析:

这是节目的开头部分,以非常简洁的画面翻转方式从台北抵达北京。在汽车里,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苏芮的职业生涯以及成就。从节目开始,主持人就作为画面的主要人物之一,跟随报道对象活动,并以活动主持方式结构整个节目。一首《酒干倘卖无》,先请观众领略苏芮在现场演唱的风格。

△ 第二部分分析:

在这部分,记录苏芮在北京观光的活动。主持人和苏芮骑着自行车一路行走,也是一种特定的构思。这样同大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事实上节目也要在台湾地区播出的,因而,这部分也是考虑到台湾观众的因素,展示北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

可以想象,第一次到北京,一定要看看北京最有特点的地方,所以第二部分安排这样的内容,足见构思的独具匠心。

此外,歌曲《风就是我的朋友》也是同大自然有关系,显得自然和谐。

主持人的旁白非常悦耳动听,自然、口语、清新、贴切、充满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 第三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展示苏芮在北京同电视台合作的活动。主持人在旁白中说,苏芮非常有大家风度。然后用《光荣与梦想》节目中苏芮的歌声来加以证实。

在展示苏芮的风度同时,主持人注意到对内地歌星的评价,用苏芮的嘴来讲:感觉都非常不错。一方面让观众感到苏芮的谦虚待人;另一方面也显得比较周到。

续表

△ 第四部分分析:

第四部分是记录苏芮同内地歌坛同仁交流活动。主持人通过同苏芮的交谈,巧妙地将内地歌星的评价带了出来。

苏芮在和大家交谈时,非常朴实自然,并亲自演唱一首《奉献》,表现出双方相互间的交流非常愉快和热烈。

主持人在苏芮房间里同苏芮话别,特意送苏芮一朵鲜花,使夜晚充满了别样的梦境,然后带出歌曲《你是唯一的错》。

续表

△ 第五部分分析:

第五部分展现苏芮在北京前门和“老舍茶楼”的活动。这部分既是苏芮的活动,又是向台湾观众介绍北京的特点。

主持人巧妙地将苏芮在“同仁堂”买药的画面同旁白结合起来,以此告诉观众,苏芮很注意保健。这个细节给人物增添了生活中的信息。

主持人认真地介绍《老舍茶楼》的表演,同时告诉观众苏芮的情绪,完全被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感染了。这一点从画面上,苏芮的神情里可以看得出。

续表

△ 第六部分分析:

这一部分是揭示苏芮的个人生活的。主持人选择北京四合院,同苏芮进行交谈,很有生活味道。同时也展示了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特征。这个环境选择在构思上也是独具匠心。

主持人在交谈中很注意婉转地发问。讲到苏芮的感情挫折,用演唱同生活经历的关系这个话来带出。

歌曲《你爱的是我,还是你自己》一方面展示了苏芮演唱时的感情投入,另一方面也同前边的谈话内容相搭配。

△ 第七部分分析:

这是节目的结尾部分。主持人选择长城使节目得以升华,寄寓了一定的社会理想。

主持人在旁白中,特别强调:长城就是中国。在同苏芮的对话中,也进一步强调:长城就是中国。

此外,主持人在旁白中说,“时代在变化,历史的巨轮必定要向前奔跑”。

歌曲《东方快车》使节目达到了**。

节目最后,主持人同苏芮又坐在汽车里,将启程返回台湾。“北京的春天,永远留在了苏芮的心里”。

《苏芮北京行》的构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节目主持人只有身体力行,大胆认真地实践,独立进行构思,才能够在节目传达中驾轻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