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评论是对国内外重大的、具有典型意义、有趋向性的新闻事件与问题发表看法,表明立场、观点、态度。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同报纸评论有共性,也有个性,主要根据不同方式而定。总的要求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明朗、语言有力。所谓评论,一定要有论点和论据。
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广播电视评论体裁得到不断发展。我们这里涉及的评论不包括在广播电视上播发的其他传媒的署名评论,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社论等,因为这不是广播电视机构自己编发的,是作为信息传达给全社会。我们所讲的评论是广播电视机构自己采制、编发的,是代表广播电视台的发言。
政府首脑、权威人士、有代表性人物或普通观众上广播电视发表讲话、演讲、讨论、座谈,对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观点。这些仍然不是我们所讲的评论,而属于广播电视谈话节目范畴。虽然这些形式里边也包含着言论色彩,但只代表政府或个人,不代表广播电视台。
严格意义上的广播电视评论是代表广播电视机构、由广播电视台自己制作的。广播、电视台的评论员,虽然以个人面目出现,但是他们代表广播电视机构发言。
广播电视的评论体裁主要有四种形式:编后语、短评、述评、现场评论。
1.编后语
编后语是广播电视应用较为普遍的体裁。编后语写作比较简短,大都在新闻事实播发后面播出。记者主要就新闻事件说明什么、什么值得提倡、什么应引以为戒而撰写的简短评语。如果提出批评或建议,须注意以理服人。因为编后语大多是一事一议,观众已经了解了事实并得出自己的看法,评论时只要画龙点睛就够了,无须讲过多大道理。
2.短评
广播电视不同于报纸,不亦发表长篇大论式的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作为轻武器,比较适合广播电视应用。
短评是一种独立成章的体裁,主要针对重大事件、问题发表有分量的言论,态度鲜明地表明立场观点。许多情况下,国际事务的纠纷多用短评方式阐明立场。广播电视的国际评论比较注重就事件发表看法,所以采取先报道事实,然后发表短评。
短评写作要求切中要害、言简意赅、说理为主。
3.述评
新闻述评以夹叙夹议手法,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评论。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就是新闻述评体裁。这个节目注意发挥电视特点,走出了一条电视发表新闻述评的道路。使评论成为每日固定的节目对中国电视报道来说是突破性的、具有开拓意义。
新闻述评一般分为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几年来,《焦点访谈》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
新闻述评在体裁上要求叙述事实必须有一定新闻性,评述问题要引起人们普遍关心。
广播电视的新闻述评写作没有一定格式,可以根据述评内容、节目样式进行布局。
电视记者在采访回答过程中进行述评,有时在画外音解说中评述,有时在节目开头、结尾表明态度。总之,以形象画面出现的新闻述评,写作时要考虑画面的规定。
在某种程度上讲,电视述评不但学会用画面报道事实,而且还要学会用画面评述事实。
4.现场评论
顾名思义,现场评论即是在现场发表言论。广播电视的现场评论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事件进行之中同时评论,同步播出;二是在事件进行中评论,不同步播出。前一种方式多用于体育比赛,后一种方式多用于新闻事件。
现场评论在报道时产生一种整体感,所以不但要评到点子上,而且要有感而发,切忌言不由衷。
现场评论往往是即兴的发言。预知性的事件可以提前准备一下,突发事件就凭借记者在现场的判断、分析。因此,现场评论要根据现场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并以准确语言发表看法。相对来讲,现场评论有一定难度。
现场评论是发挥电视优势的较好评论体裁。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即兴评论往往比较简短,不亦长篇大论。现场评论给观众痛快淋漓的感受,过多的议论或许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