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解说几乎永远存在。解说的作用主要是解释、说明、补充画面,或把画面放到某种特定的内容之中。
这样讲是不是违背了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的理论规则呢?不是。画面为主、解说为辅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电视传播中,画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没有形象画面,电视则不存在,则不成其为电视。相辅相成的关系仍然要有主次之分,有主次之分并不等于写作不重要。这里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解说受到画面支配,以画面为依托,因而要以画面为主导。
作为电视记者,当提笔写解说时,脑子里不能不“过画面”,不能不想到画面本身都表达了哪些内容,无须解说便能够“自己说话”;反过来,当编辑画面时,脑子里又不能不想到文字应该怎样根据这些画面作必要的解说。哪些内容画面没有展现,或者受到局限,必须通过文字解说才能够进一步阐明。
1.弥补画面的不足
解说词担负着对画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作用,对于画面无力表达的抽象环节和微观世界予以充实和完善。电视画面不是万能的,它对过去曾经发生却没有拍到的事件无能为力,它对尚未发生需要展望的内容无能为力,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看不见的微观变化无能为力。电视解说词则可以详尽地描述过去的情形和事件,充分地抒发对未来的展望,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境界,具体形象地描绘微观世界的变化。解说词可以补充画面形象的不足,完善画面的整体造型功能。
2.强化画面的秩序
画面所传达的视觉形象信息,有时是不明确的。在不同题材的影片中,在表现不同主题的影片中,对同一画面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画面上呈现的是林立的烟囱和工厂厂房,这个画面可以被理解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也可以被理解为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还可以被理解为乡镇企业侵占良田,使可耕地数量明显减少。画面表意的不确切性有待解说词的帮助,解说词能够点明确切的概念,准确地传情达意。所以说,解说词必须与画面有机结合,才能概括、提炼出准确的信息内容和思想内涵。
电视片稍纵即逝的播放特点,同样需要解说词对关键信息、精彩细节进行点化、放大和展开。否则,许多重要的内容和有意义的细节就在人们不经意的观看中溜掉了。解说词的点化有助于强调和突出重点,以引起观众的充分重视,使重要的信息和细节在电视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拓展画面的内涵
观众在看电视时,对于画面上呈现的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有时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理解上。这就需要借助于解说词说透画面,还要揭示出画面背后的本质,拓展画面的内涵,升华画面的意义。多数观众对画面的理解一般停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水准上,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人对同一画面的认知相距悬殊。解说词可以借助于语言的力量引导观众升华认识,重新对画面进行思考,形成一种全新的感受,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所以说,带有启迪性的解说,不仅能够丰富画面的内涵,拓展画面的外延,而且能使观众对眼前的画面作进一步的深层思考。从而,真正领会深刻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