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民俗志(第2版)

第二节 编辑资料集

字体:16+-

在参观观察和现场访谈后,会带回很多资料,田野作业者要处理这些资料,方法之一是编辑田野访谈资料集。

编辑资料集在田野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田野工作者撰写田野报告的资料库,可提供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

编辑资料集时,应该用田野调查资料与书面文献记录做对比分析。书面文献分中国历史文献、现代中国人写的地方文献、外国学者或其他人士撰写的文献三种,用田野资料与之对照,要注意历史时代的差异、空间的差异。此外,也是相当重要的,要使用理论假设方法,把握编辑资料的学术目标。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开口就说不知道,要学会把从前学过的东西串起来,反复消化,使之形成系统。要学会把写过的东西拿出来,前后看看,形成自己的思路。要学会把读书和做科研统一起来,让做过的事成为知识。

例一:封面样稿

一、分类目录

编辑资料集有多种分类办法,如调查专题分类、调查资料地区来源分类、访谈年龄组分类、访谈性别组分类等。不管采用那种分类方式,现代田野工作者都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按照他者文化成员的指导,找出分类的内在逻辑,然后把这个内在逻辑贯穿按各种分类的原则中。

例二:调查专题分类

以下调查,是按照三个水渠(水源)点的水利碑与村落用水民俗的专题进行的,在编排资料集的目录时,也按照这些专题,分为“通利渠”“霍山泉”“莲子渠”三部分。

山西四社五村专题调查分类目录[2]

第一部分 通利渠

(一)通利渠水利系统概况与管理制度的变迁

(二)通利渠上游五村水利碑

(三)通利渠上游五村个案:公孙堡村

(四)通利渠原赵城与洪洞三村水利纠纷

(五)通利渠渠首处的堤村

第二部分 霍山泉

(一)四社五村水利簿

(二)四社五村的内部组织与联络方式

(三)四社五村水规

(四)四社五村祈雨

(五)四社五村水利碑

(六)四社五村的一个对照:兴唐寺涧河关口

第三部分 连子渠

(一)连子渠与泽垣渠

(二)一村分段用水的个案:西尹壁村

(三)连子渠与薄村王氏

(四)连子渠与沃阳渠范村争讼

例三:调查资料的地区来源分类

以下调查,是在陕西省的泾阳县和三原县,山西省的洪洞县和霍县四个县的个案点搜集资料,在编排资料集的目录时,也按照资料的地区来源,标明省名、县名、社区名和村名。同时,为了方便查阅资料,在地区出处的后面附调查资料主题叙述。

陕山四县田野调查的地区资料来源分类[3]

第一部分 陕西泾阳县社火回访与水环境变迁调查

(一)陕西泾阳正月社火表演的回访

(二)陕西清峪河流域用水现状访谈

第二部分 三进山西四社五村入户调查

(一)仇池社用水入户调查

1.桥西入户调查

2.桥东入户调查

3.仇池董步云社首访谈

4.看井人访谈

(二)义旺村用水入户调查

(三)附属村北川草洼用水入户调查

(四)沙窝村用水入户调查

1.社首李全明访谈

2.村民访谈

(五)四社五村放水员座谈会

(六)四社五村老人座谈会

第三部分 山西四社五村民间管水组织的精神地图

(一)老大仇池社的精神地图

(二)老二南李庄村的精神地图

(三)老三义旺村的精神地图

(四)老四杏沟村的精神地图

(五)孔涧村的精神地图

第四部分 山西四社五村民间水管理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二)四社五村的水资源类型与民间村社管理制度

(三)四社五村的旱作农业与生活用水现状

(四)四社五村水管理民俗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五)结论

第五部分 山西霍州明清水碑与清代水册

(一)霍州明清水碑拓片目录

(二)霍州四社五村清代水册

第六部分 山西霍州阎家庄乡沙窝峪水流量测查报告

例四:访谈年龄组分类

以下调查,按照调查对象的年龄组搜集民间传说资料,在编排资料集的目录时,也按照讲述人的年龄段分类。从目录上,田野工作者可以看到当地中老年人口头有一个所藏不菲的资料馆。

陕西蒲城传说集分类[4]

(一)57岁的女村民校英桃等的访谈

(二)60岁的女村民和巧云访谈

(三)65岁的男村民校增良访谈

(四)65岁的男村民校增良、校生房、郭更生访谈

(五)85岁的男村民校积才访谈

(六)85岁的男村民校积才、校增良、校生房访谈

例五:访谈性别组分类

以下调查,按照民间用水群体的性别集团分别进行,在男性用水群体中,主要搜集到生产用水和社火仪式的资料,在女性用水群体中,主要搜集到生活用水和人生仪礼用水的资料,在编排目录集时,也分别按照调查资料分类。

陕西泾阳男女用水集团分类资料目录[5]

第一部分 泾惠渠系统水资源的实际利用(以男性集团为主)

(一)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1.调查点的基本情况一览表

2.调查点使用泾惠渠状况一览表

3.调查点使用井水状况一览表

4.调查点使用泉水状况一览表

5.调查点使用窖水状况一览表

6.调查点使用泾河水状况一览表

其他:调查点使用清河水状况一览表

(二)农耕灌溉用水访谈

1.农耕灌溉用水现状

2.不用泾惠渠的原因

3.地下水下降的原因

第二部分 1999年正月考察的社火队回访与对

泾干镇政府等相关单位的访谈(以男性集团为主)

(一)南强村角门组社火队

(二)大曲村社火队

(三)先锋村社火队

(四)建立村冉家组社火队

(五)金柳村社火队

(六)封家村社火队

(七)西关村社火队

(八)三渠村朱家组社火队

(九)兴隆村八队社火队

(十)泾干镇政府谈2001年不组织社火表演的原因

其他:三原县西关老龙古会

第三部分 泾阳县水象征文化调查(以女性集团为主)

(一)日常生活用水

1.洗澡、洗头、洗脚

2.洗碗

3.洗衣服

4.庭院与室内清扫

(二)仪式用水与民间解释

1.丰饶仪式

(1)祈雨仪式

a 洗狮子

b 洗碾盘

c 步行祈雨

d 寡妇扫坑

e 栽棒槌

f 拴大头娃

(2)绕渠仪式

a 绕渠首

b 龙王庙会

c 船头村来历的传说

d 龙洞渠的传说

2.人生仪礼

(1)诞生和婴幼养育

a 新儿出生不洗

b 做满月和小陪房

c 认干亲

d 送病仪式

e 治疗小儿疾病的民间土方

(2)青春期

a 送灯

b 送红项圈

(3)结婚

a 看饭和洗头

b 陪房礼

c 加冠

d 耍媳妇

(4)妇女产育避洗习俗

(5)寿礼

(6)葬礼

a 剃头洗脚用热水

b 穿寿衣

c 拿扇子、手帕和鞭子

3.岁时节日

(1)小年祭灶

(2)除夕祭祖

(3)初一水火不出门

(4)初五破五

(5)十五看灯

(6)二月二龙抬头

(7)端午挂艾

(8)七月七乞巧看井

二、编辑原则

编辑正文资料,不是单纯地罗列资料,而是要按照目录分类的内在逻辑和分类题目,编排资料。还要提供这些搜集资料的上下文资料,以尽量呈现田野调查点的文化脉络。

例六:水象征文化访谈集的正文样例[6]

访谈时间:2001年2月5日(正月十三)上午

访谈地点:陕西省泾阳县泾干镇大曲村陈淑贤家

被访者:陈淑贤

插话人:张志敬(陈淑贤之侄)、鲁刚

访谈人:董晓萍

董:您刚才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洗狮子,怎么洗呢?

张:那nia农村就是一般习惯,那在七月七,七月七那nia是妇女洗碾子啦,洗狮娃啦,那nia就是姑娘,毛头姑娘,你叫我duo ren(?大人,老人)说。

陈:七个女子,七个姑娘女子洗狮娃哩,求水哩么,七个姑娘女子nia都说啥哩,咱现在都记不下了,我跟nia都跑过,nia敬巧娘娘的时候我跟nia跑过,我没有那个……

鲁:你能记下那个洗狮子,先洗狮子哪达哩,头吗?

陈:水nia从井里绞水哩,绞上水来,洗旧事七个姑娘娃洗那个狮娃哩,把那个狮娃洗着说着,那都有歌哩,那都唱歌哩。

鲁:唱的啥歌?

陈:那我就记不下了么。

鲁:能记起来一两句不?

陈:能记一两句,nia人家就不要我,我姊妹多,nia人家要独独女哩。

张:nia就说“洗了狮娃sa(即头)……洗了狮娃腿……”

陈:我那阵姊妹多,nia不要我么,nia要那独独女哩,就只有一个女子,nia要的就是那,叫那洗狮娃哩。我当时只记得“洗个狮娃腿,满院都是水”,没个啥洗个啥,nia都有歌哩,我年纪大了忘了么。

张:还有“洗个狮娃sa,下的满地滑”。

鲁:洗的时候用手洗还是用布擦?

陈:一人拿一个帕帕子么,nia那阵都织布哩,就扯那一绺子么,都拿那洗哩。

正文资料的上下文资料,包括搜集方法、搜集时间和地点、村落背景、相关民俗、重要信息提供人的生活史、叙述群体的名单、表演组织的资料、讲述人的态度、插话人的身份、田野工作者的现场反应等。一般常用的上下文形式是前面讲过的“现场描述”。在这里,为了强调说明上下文资料的样式,另举两个表演组织的补充资料。

例七:表演节目单和社火队员名单[7]

兴隆社火队在陕西泾阳秦元漆包线厂表演节目(按出场顺序排列)

龙尾——五莲灯——四莲灯(也合称“九莲灯”,如角门社火队)——单鞭算——双鞭算——旋涡——百马分鬃——里罗成——外罗成——九莲灯——扭门占——过水道(也称“8字”)

表演本套节目的部分社火队员(名单由社火队员自己填写,他们按角色和站位排列顺序)

韩进兵,男,24岁,初中,第三位,耍一年。旗帜。

王贝,女,11岁,小学4年级,第四位,耍二年。马童。

王浪,男,6岁,幼儿园,第五位,耍二年。

杨洲,男,38岁,高中,第七位,耍三年。

王模,男,30岁,初中,第八位,耍二年。马鞭。

王东宁,女,10岁,小学3年级,第九位,耍二年。马童。

王长安,男,18岁,初中,第十位,耍一年。

王杰明,男,36岁,初中,第十二位,耍二年。走马。

王超,男,24岁,初中,第十六位,耍二年。

填写人:杨洲,兴隆人,38岁,兴隆社火队员。据他介绍,在上述队员中,王模全家都来了。王杰明是王模的堂兄,王贝是王杰明的女儿,王东宁是王杰明的侄女。他们住兴隆镇兴隆村第八组。因插队员休息的空隙填写,时间少,杨洲没有写完全部队员的名字。

例八:社火老把式的生活史、讲述态度和田野工作者的现场反应[8]

3月3日,正月初六,在兴隆村,经社火对副班主侯建岗指点,我们找到了社火队老把式宋长泰大爷家。宋大爷不在,到闺女家走亲戚去了,他儿子自告奋勇,带我们去找。在另一个村子见到了宋大爷,他听说我们找他的原因,是打听传统的社火,很兴奋,马上说:“走,回家说,回家说”。我们说可以就地访谈,他在闺女就住得好好的,被我们打扰了,已经不好意思。宋大爷不容分说,坚持要走。他是把社火的事当成一种神圣的本领,决不随便对待。村里的晚辈们还尊敬曾有一身功夫的他,他也不知有多少感激,现在一心要把谈社火的事办好。他上车的脚步很坚决,我们只好跟他走,再走10里地,再说话。

对上下资料的描述由田野工作者本人撰写。它是访谈资料的文化背景资料。撰写上下文资料的原则,是要处理好田野工作者的固定位、主观位和修辞位三者的关系,使田野工作者所叙述的现场情况与所再现的访谈资料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过撰写上下文资料,可以科学地处理田野工作者所搜集的零散资料,使之成为可提供田野工作者本人和多学者理解和有限地使用的学术研究资料。

三、编辑方法

编辑资料有两种方法:打断编辑和完全编辑。

第一种,打断编辑。为了保护地方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很多资料需要隐去或部分隐去资料的人为来源,这时可采用打断编辑的办法。

打断编辑,指把访谈对象的谈话记录拆成几部分,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按照描述研究对象的文化逻辑顺序,分别放在不同的标题下,与其他回答相同问题的访谈记录重新组合在一起。但每段资料仍保留全部出处,包括访谈人(方言翻译)、访谈对象(插话人)、访谈地点和访谈时间。

例九:就镇政府组织社火表演访问镇政法委书记[9]

把访谈资料的前半部分放在子目录“仪式的组织者”条下:

董:听郝镇长说,您这次具体负责筹划和组织了社火活动。

阮:是的。我们这一届镇政府是新的领导班子,去年10月上任的。过去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新班子希望能改善干群关系,为群众办一点实事。

董:正月十四那天的游行路线是不是镇政府确定的?

阮:我是政法委书记,我当然知道凡是游行性质的活动都要向上级部门和公安部门请示,批准后才能施行。我给县里和公安局都打了报告,把社火游行的人数、路线和时间,都讲清楚,得到了批准。我还跟“四大院”打了招呼,问事先有啥要求。我找了公安局,请求维持秩序,公安局配合得还是比较好的。

董:您是否还组织了领导小组,主抓这次游行活动?

答:对,对。我们小组一共三个人,除了我,另外两人,一个是副镇长,另一个是镇委副书记。其他各项活动也都有专人负责,像王建亮负责整顿秩序、编号;游行队伍的联络员是郭灿旗和;郝涛、王信等打旗;放鞭炮是小武和小岗;赵新胜等帮助安排宣传车。我们给全体干部提出的要求是:①尽兴;②保证安全、联络事宜;③服从指挥。

我们还筹划了一个节目表,还准备评奖,设一、二等奖和组织奖。

董:今年镇里组织社火比往年有哪些改革?

答:往年的社火活动,说是社火,其实以宣传车为主,花钱多,不实在,给农民加重了负担。我自己调到镇里搞行政工作以前,是泾干镇中学的数学教师,我教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农民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我上来后,让我抓政法委,我先抓普及义务教育。过去不少干部宁可大吃大喝,也不搞义务教育,现在你再不搞,义务教育法追究你哩。(董:对。)我给你罚款。是基层单位的党的领导也好,是村书记也好,不贯彻义务教育法,我撤他的书记的职务哩。(董:对。)我撤他在职干部的职。

董:社火呢?您怎样把改革落实到社火上?

阮:还是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做他们高兴做的事,不摊派,不勉强。这次社火,能装彩车,更好;不能装的,决不强迫。老百姓都很称赞。我们鼓励各村挖掘传统的社火节目,一是因地制宜,简便易行;二是群众的积极性高。结果是他们自愿出钱闹社火,恢复了许多传统节目。你让农民在别的地方掏钱,真难。但说耍社火,他们争先恐后,花钱也乐意。

董:听说你们给机关干部都派下乡去了?

阮:是的,干部下乡,一是可以参与农民的组织社火活动,有困难及时解决;二是可以联络和群众的感情,改变官僚主义作风;三是借此机会,也可以发现一些农民意见大的问题,回来商量,今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董:正月十四那天,19个村都来参加游行了吗?有没有没来的?

阮:有四个村没来:大曲、柴焦、团庄、(停顿)、县前。

董:算一下,来了15个村子,对不对?

阮:是,整体情况现在是十五个村子,准备评五个一等奖,好的。五个二等奖,再设五个组织奖。

董:现在这五个一等奖都落实了吗?

阮:评出来了,还没有宣布,我要在会上宣布哩。

董:如果对你们来说无所谓的话,可以先在内部跟我说吗?

阮:可以、可以,完全可以。五个一等奖评比下来是:金柳是第一,东关是第二,南强是第三,西关是第四,大训堡是第五。

董:评比时有没有其他鼓励因素呢?

阮:从领导的角度看,鼓励这个因素是有的。像大训堡这个班子(杂音),领导啦,职务nia……

董:您是说领导班子得力?

阮:嗯,今年评奖的第一项就是领导班子得力。拿大训堡村委会来说,nia是春节时候一家失火,发动群众给这一家捐款,捐了四千元,渡过难关,这个在村子上确实不容易。还有咱北关村,北关村虽然今年少,但北关村nia还是弄得可以的,(声渐小,不清)总之讲,就是这样(咳嗽声)正月初一,有个老婆死了,村长,这一家人,这个群众基础比较好,所以关系好,村长出面,发动他的亲戚、朋友一块儿,正月初一么,大家早晨吃饺子哩,不来的事情,(意思是说,正月初一,家家团圆,人家不来,于情理上也是通的),捐了六千块钱,把老婆子埋了,还剩三千块钱,给老汉了,因为那个,儿子,就只有一个儿子,是残疾,给人做活时把腿给断了。坐轮椅,他媳妇领两个娃,生活非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正月凑齐把人来了,出现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作用。所以咱考虑的是各方面的,光社火来说,还可以。

董:还有组织奖?

阮:有。有花池渡、北强、北关,建立……(多有考虑)

董:还有五个二等奖?

阮:有五个是二等奖,木刘、封家、粮集……(不清)

董:没来参加社火游行的村,是不是有经济困难?

阮:那几个村,相对来说,经济都不是很好,都不景气。(音低,大意如此)

董:不是也和领导班子有关系?

阮:也有关系。(语气肯定)

董:村领导是不是表示过,他们也想出一把力,但是无能为力?

阮:像柴焦和团庄,他们当时也表示出力。但我就说算了,咱不强迫,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你村上如果负担不起的话,还增加群众负担,不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当时村上的干部表示,要帮我们宣传,把村上的那(杂音)共建经济项目宣传一下。像这几年经济改革的成果还有些是柴家出的,像石料加工。团庄围绕医院搞了一些改建。但是,他们后来都没有来宣传,不知道是啥原因,我也没有问,没有来得及,你想,正月十四表演完以后,我在这总结,总结完以后,十五就放了假,休息一天,十六休息一天。今天是正月十七,收假第一天,我的时间很紧张,一直没有工夫下去了解他们的难处,肯定是有难处的。

董:再谈谈正月十四组织队伍的经过吧。

阮:这次是头一次组织,我原来就是组织学生。学生还听话一些,群众不行。

董:镇政府通知几点集合?

阮:9点。但到时候,你先来了,你在前面;他后来了,他就在后面,没有办法(肯定)。

董:王建亮他们就在后面编号?

阮:王建亮他们组的人就是负责给车上编号。你看,群众还可以,基本上听话。

董:我听不少群众说,平常没什么事,正月看了耍社火,很高兴。

阮:今年群众起步比较早,活动也搞得多,篮球赛,有趣味性的……老年人和老年人,利用泾阳中学这个场地,放假以后……

董:机关干部下乡组织活动,一般都在什么时候,白天农民不是在干活吗?

阮:一般都是晚上……你去都给点烟哩,过年一般都给村里的人点烟,咱也平常不抽烟……

董:正月初九、十、十一三天动员,都落实好。全部跑完了,因为这离正月十四很近了嘛。

阮:原计划是十三游行,因为初九、十、十一三天就跑完了,十二整理一天,十三就可以了,弄那个宣传词,录音啦,还得一天,一系列的车辆啦等……但后来完不了,又改到了正月十四了。

被访谈人:阮明朗,男,46岁,大专,泾干镇政法委书记。

访谈地点:泾干镇政府办公室

访谈时间:1999年3月4日上午10:00—11:00

访谈者:董晓萍

(打断编辑部分二)

把访谈部分的结尾部分放在子目录“仪式的经费与来源”条下

董:今年镇政府组织社火表演的经费是怎样解决的?

阮:经费由各村自愿出,不强迫。我们机关人员一般都是晚上下去,……你去,都给烟哩,过年一般都给烟,咱也平常不抽烟……(停顿)

被访谈人:阮明朗,男,46岁,大专,泾干镇政府政法委书记。

访谈地点:泾干镇政府办公室

访谈时间:1999年3月4日上午10:00—11:00

访谈者:董晓萍

打断编辑的访谈资料的文字全文和原录音带,要妥善地保存,以便核实。

第二种,完全编辑。有些资料可以保持原来的谈话全文的,不必拆开,就尽量保留,这种整理方法称完全整理,如民间文学口头作品讲述、村史、水利史和其他不涉及地方信息提供者利益和敏感话题的资料,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例十:陕西蒲城尧山传说的完型整理

第四部分 尧山民间传说调查[10]

尧山上的树数不清

尧山上的柏树很多,数也数不清。一棵树下立一个人,叫这些人都回来,数数多少个。

再把人放下去,还有的树下没有站上人。

讲述人:杨涛,男,24岁,餐厅领班,中学。

搜集人:王秀梅

搜集地点:陕西蒲城盛源大酒店二楼餐厅

搜集时间:2000年4月6日

尧山为啥修建

清早,唐王李世民起来,向东北一望,有一股云彩,乌烟烟的,总惊得他休息不好。他就到底下游览来了,到了尧山,山上啥也没有,他就休息下来,在那里他做了一个梦,一生的前程啥的都看见了,他就想这梦要能成真的多好,几次下来,他梦里的都成真了。他想这是尧山的功,就在那儿建了尧山庙。

讲述人:杨涛,男,24岁,餐厅领班,中学。

搜集人:王秀梅

搜集地点:陕西蒲城盛源大酒店二楼餐厅

搜集时间:2000年4月6日

尧山为啥又叫浮山

董:有人把尧山叫浮山,为什么?

前:过去,这全部,咱这整个山南山北都在水里哩,就是这尧山剩了一亩二分土,水没有到。噢,剩了一亩,因此从那个时候,就从舜那个时候就改为浮山。

董:那什么时候变尧山呢?

前:尧山是根据尧山爷一坐化才改为尧山,尧山它是唐宋初封嘛,唐宋初封“灵应夫人”。噢,唐朝跟宋朝它两朝封下的。

董:对的,原来不是这名字。

前:噢,它叫尧山的时候是尧山爷坐化到这里才起了个尧山,原来这山叫浮山。(笑)

被访谈人:前木子,男,66岁,十社社首。

访谈人:董晓萍

访谈地点:尧山四神庙内

访谈时间:2000年4月3日

尧山圣母和铁券

张春兴:实际上你看这个铁牌,为啥要送这个铁牌。这是唐朝唐穆宗李恒封下这个浮山圣母“灵应夫人”,他封这个的原因是啥。在西安市打城的时候,天爷旱得很,没有雨,没有水,但是每天早上一块云就到那达去,那一天用多少土,nia刚泼多少,一天泼下那土nia刚够一天用,你想多余nia还没有得。因此这个唐穆宗就派的秦琼敬德说是找这个,看这云是赶(即从)哪达出来的。过去的话,这个交通不便,那就是人步行哩。一天走一截,一天走一截,发现那云从那东北方向到那走哩,他一天往前撵一点,一天撵一点,最后撵到这达,撵到这达一看那云每天早上就从这达这山上就放过去了。那就到西安问一下,就问你这是谁发的云,尧山圣母给他答话说是,我是尧山圣母。因此这个唐穆宗就派下就修了这个金牌。过去nia这牌小,金的,这么宽点,这么高点,有一个老道,在山西化缘去来,化缘去来那老汉在那儿病了,病了以后给死了。以后,那金牌,铁牌在那人身上哩,没发现,连那铁牌带人埋在地下。头一天埋到地里,第二天起来人看去那人可到地浮上哩。埋了三次,第三次那人到地浮上来以后,在那地浮上哩,赶那身上检查些有一个金牌,金牌上说是“陕西蒲城尧山圣母”,就是那,把那个金牌一取,把那活人埋到那地下再没上来,因此山西群众就是在这当地赶紧修了一间尧山庙,至现在还在。

李亚妮:现在还在哩?

张:噢,在哩。

李:就在山西?

张:在山西,那达过来叫个黄河那边。因此说山西人说尧山爷nia在山西哩,这陕西人说尧山爷在尧山上哩,但是山西人他现在也承认说是这个尧山圣母在你尧山上哩。但是把这个金牌拿在这,我们为纪念,也修个尧山庙。因此说你蒲城尧山上那个尧山庙早,我这个尧山庙迟。nia那个不怕一个庙,nia那个现在道教协会成立起来了,也一间庙。这就是那个金牌的来源。那以后把那个金牌失掉了以后,这是生铁铸下的,生铁的,那是拿那黑乌金缮下的。那你把那牌具体一看,那就是说那牌黑明黑明的(即又黑又亮),那就是乌金,黑乌金。(停顿)尧山发了水,上边叫去鲧把水那个哩,把水没治下去,越治给泛滥了,结果把鲧给撤了,叫舜给治水哩。舜治水的话就开渠道,在这达弄哩。但是那水一上来把这个山就埋了,就埋严了,但是一埋严nia山顶就可出来了,就可出来了,因此把这山叫个浮山,他把这个山就埋不住,这浮山的来历就是这个向。到这个宋朝,宋神宗崇宁二年封改为“尧山圣母灵应夫人”,他是加了“灵应”两个字,说不管是不是灵应见效,就是那。

李:现在这金牌子是唐朝的?

张:唐朝的,唐朝那唐穆宗,那叫个李恒,是那封的。

李:一直到现在,后来再没有得变过?

张:没有。到宋代的话,改为,再不叫浮山圣母了,改为尧山圣母这是改了以后的。到清朝,清乾隆皇帝也到过这,乾隆皇帝封这个是跟这个宋朝是一个样,都是“尧山圣母灵应夫人”,这都是祈雨见效的。

李:我看那碑子上还有个“高山圣母”,“高山圣母”和这一样不?

张:“高山圣母”还是“尧山圣母”。

李:一样的?

张:一样的。

李:为啥叫“高山圣母”?

张:“高山圣母”那就是在以前,以前的话那个最高,那就叫高山圣母,那没有个那个,就叫“高山圣母”。(停顿)

被访谈人:张春兴,尧山庙守庙人和大殿测签人。

访谈人:李亚妮

访谈地点:尧山庙内

访谈时间:2000年4月7日

还愿经歌

进了佛院一层门,二龙戏珠把头门(?是否唱者有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身里难,难里身(?),一切灾难化灰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进了佛院二层门,二龙戏珠把头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身里难,难里身,一切灾难化灰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进了佛院三层门,三天圣母把头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后同上)。

进了佛院四层门,四大天王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五层门,卧龙爬上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六层门,南海六郎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七层门,北斗七星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八层门,八大金刚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九层门,九天圣母把头门,(后同上)

进了佛院十层门,十家 家把头门,(后同上)

阿弥陀佛!(伴有作揖的动作)

演唱者:王玉萍,女,40岁。

采访人:董晓萍、庞建春

录音整理:李亚妮。李注:经歌部分因个别字不清,只能凭猜测注音。

采访地点:尧山庙娘娘庙外

采访时间:2000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