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

澳洲新世界

字体:16+-

墨尔本艺术节 现场感受“六多”

跨洲巡演四城 遍历春夏秋冬

悉尼《后宫诱逃》 今日“预言”歌剧

奥克兰三场地 协奏曲三女将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去了两趟,第一次只停留了5天,第二次停留了12天;而隔海相望的新西兰,则去了一次,停留了三星期。

尽管这三次行程只到过澳洲的墨尔本、悉尼、塔斯马尼亚岛的哈巴特(Hobart)和布里斯班(Brisbane),但已被各个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环境设计吸引,每个城市的周边大自然景观都让人难忘。后来去了新西兰三星期探亲,游遍了奥克兰(Auckland)及其邻近各景点,去了北岛中南部几天,又去了南岛中部和西岸,从南岛的基督城(Christ Church)出发,穿越阿瑟山口(Arthur’s Pass),到达西海岸的霍基蒂卡(Hokitika),沿岸南走,经过淘金镇(Ross),在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s)登山,在赫斯(Hasst)转入内陆,经赫斯山口(Hasst Pass)穿越南阿尔卑斯山脉(M.Alps),然后经过瓦纳卡(Wanaka)和哈威亚(Hawea)两大湖泊,再由箭城抵达皇后镇(Queenstown),最后来到东南海岸边的大城丹尼丁(Dunedin),到奥塔哥(Otago)半岛看处于濒危状况的黄眼企鹅(Megadyptes antipodes)。至此沿着东海岸,经过毛利基(Moeraki)和奥玛鲁(Oamaru)北返基督城结束行程。

这两个位于太平洋中的国家,给人类带来最大的感受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向往寻找“新世界”,甚至“乌托邦”,曾几何时,美国被称为“新世界”。19世纪末从欧洲受聘前往纽约担任音乐学院院长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亦被当年的美国气象所感动,写下音乐史上百听不厌的《新大陆交响曲》,但对比南太平洋这几个大岛所见,澳洲、新西兰才是人类向往的新世界所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曾经被无数人向往,被视为是“新世界”的美国,早已被“旧世界”中的噪音、罪恶、病毒、毒品、色欲、赌博所严重污染。

不过,如果说这两个国度才是现今的“新世界”,那只是相对一直以来世人所向往的、已过时的美国“新世界”价值观的讲法。所以,也就毋宁说是“奇异新世界”会更为准确些,会更贴近现今人类向往追求的“新世界”的价值观。称为“奇异新世界”,不仅在于其位于南半球,春、夏、秋、冬四季时序与北半球相反,让大多数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会感到很“奇异”,更在于其本身独特的原住民文化(新西兰是毛利文化),未受污染的大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对文化保育、自然环保重视的社会意识,当然还有奇异果、奇异鸟、牛油果、鸵鸟、鸭嘴兽、针鼹、袋鼠、树熊等众多独有的水果、禽鸟,一切都是那样的奇异,称之为“奇异新世界”再好不过。

其实,无论是澳洲还是新西兰,社会上的主流文化都源自英国的白色人种文化。然而过往很长一段时期,一方面,由于远离各个大陆,在文化上显得异常孤立;另一方面,原住民文化却被忽略甚至打压,亦与主流文化日渐同化。幸好20世纪60年代后,澳洲的原住民文化和新西兰的毛利人文化开始获得尊重,虽然基本上都是处于相当“原始”层面的文化,但澳洲和新西兰政府都视如拱璧,珍之重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文化艺术是凝聚国家人民精神的最重要的元素,不重视文化艺术的国家便难有前途可言!现今原住民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亦开始在某些特定的文化范畴内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不过,白人的欧陆文化,仍居于主流地位。且从新千禧年来临,笔者首次踏足墨尔本这个曾被称为“新金山”的城市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