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5月6日,美国纽约。
早于20世纪60年代接触“古典音乐”之时,卡耐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已是仰之弥高的音乐圣殿。20世纪80年代看到1947年拍摄以卡耐基音乐厅为背景的音乐爱情故事电影《乐府春秋》(Carnegie Hall),世界顶尖音乐殿堂的感觉就更为强烈。该电影充满伦理人性的情节固然无比感人,但像海费兹(Heifetz,小提琴家)、莉尼庞丝(Lily Pons,花腔女高音)、鲁宾斯坦(Rubinstein,钢琴家)、莱纳(Fritz Reiner,指挥家)、史托高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指挥家)等十多位独当一面的名家大师活现银幕,演出世界名曲的迷人风采,就更让爱乐者数十年仍津津乐道。电影中卡耐基音乐厅的开幕盛典,柴科夫斯基首次访美,亲自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他自己的《第五交响曲》的“历史性”画面,就更是长久以来,直到今日仍然在脑海中难以磨灭的镜头。(电影中的柴科夫斯基当然是另一位指挥家)。
乐评座位安排 仍然保持“传统”
事隔20年后首次到访纽约,竟然机缘巧合,得临此一音乐圣殿,听到奥菲斯室乐团(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的音乐会。颇有夙愿得偿的兴奋!
2006年5月首次到访纽约,事前完全没有要到卡耐基音乐厅朝圣的心理准备。抵达纽约后,联络到中学时的学长李正欣,在她安排下,机缘巧合地有了第一次卡耐基音乐厅的朝圣之行。
当日(5月6日)下午看完大都会歌剧院亨德尔的歌剧《洛德莲达》(Rodelinda)当晚便到卡耐基音乐厅朝圣。其中有些细节印象颇为深刻,其中一点是音乐厅安排的赠票位置,果然是在堂座中央偏右的走道边。如此安排,既是音乐厅和乐评人双方建立默契关系的“传统”,其中更存在着一定的“学问”。原来纽约报业媒体,特别是“大报”,如《纽约时报》,都极为重视音乐会、音乐剧等演艺评论,音乐会演出后翌日便会刊出相关评论,乐评人往往不会听“Encore”加奏便退席,赶回家(更多的是到报馆)去写乐评,好能在截稿前将评论写好发刊,可说是分秒必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厅便很有默契地,将乐评人的座位安排在走道边,好让乐评人不用干扰其他听众,随时退场赶活去。
当然,今日电子媒体发展一日千里,平面文字媒体仍能坚持在演出后翌日便发刊评论者已日少。但不少音乐厅剧场仍保持这种“传统”,有意凸显场馆管理在专业上的传承。话说回来,安排评论人的门票,确有不少学问,不同性质的演出,在安排座位时要有不同考虑,在此便不叉开去谈,回头谈谈首次朝圣的感受。
暖和浑圆温润 浸泡玫瑰温泉
当日笔者的首次朝圣之旅,以媒体评论身份出席,听的是一个四五十人的室乐团,所获安排的座位,正好是能感受得到这个音乐殿堂美妙乐音的所在。
当晚奥菲斯室内乐团的乐手出场时,在近乎马蹄形排列的四层楼座围绕着的空间响起的掌声,充满了立体的层次感,已让人有兴奋的感觉。当乐团奏起连串乐音时,音色之暖和、浑圆、温润,更让人有如浸浴在泡了玫瑰花瓣的温泉中一样。
当下便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亲临这座内部以白、金、红为主色的卡耐基音乐厅,才能感受到这座超过百年(1891年启用)坐落于纽约第57街及第7大道交界的建筑物,能够成为爱乐者朝圣之地的原因。
这次首度朝圣,更幸运的是音乐会的主角是下半场和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的里昂费沙(Leon Fleisher)。这位60年代曾因右手两只手指受损而一度“退休”的传奇钢琴家,转行指挥和教学,及尝试去演奏只用左手的钢琴曲,当年刚经过治疗,摆脱缠绕他半生的顽疾,得以再以“双手”重登舞台。当晚上听他的演奏,不仅技巧无比干净准确,高速度的跑句和大音程的和弦,奏来都得心应手。而最重要的是曲中那种辉煌气派,让人感染到贝多芬那种伟大心灵的精神。
钟安杜华新曲 音响新鲜
奥菲斯室内乐团是一个以不设指挥家闻名的室内乐团(这晚三首乐曲分由三位乐手担任首席)。和费沙的合作,相互间有如水乳交融,因而让人听到一次难忘的贝多芬《皇帝》,难怪一曲奏毕,掌声轰然而起,全场起立鼓掌致意!这次长时间起立鼓掌在音乐厅内回响的掌声不仅让人兴奋,更加辉煌的光彩,如火般的炽热燃烧,看来这正是卡耐基音乐厅能广受台上音乐家和台下观众所热爱,成为古典音乐殿堂圣地的重要原因。
这个晚上的开场曲是巴赫的《C大调第一组曲》BWV1066,乐团采用了较少的编制,加上古键琴来演奏,很能奏出以数字低音作为基础的巴洛克音乐特色,让人感受得到弦乐线条交错穿插之美。紧接巴赫之后登场,结束上半场的是美国资深女作曲家钟安杜华(Joan Tower1938—)接受乐团委约的新作品室内乐舞曲的首演。这是一首很扎实,并无哗众取宠的作品,乐团中不同乐组的乐器都有独奏的发挥机会,音响很新鲜,有不同的色块变化效果。该首新作品带有动力感和现代感,全曲长约十五分钟,第一次欣赏便已能让人留有深刻印象,是一首成熟的作品。这个晚上不仅完了我数十年来对卡耐基音乐厅,此一音乐圣殿的景仰,还能听到“复出”的里昂费沙精彩的演奏,见证了一首新作品诞生的历史,确是一次无比难得的机缘,那种兴奋的感觉仍仿如在眼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