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电影业
印度是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全印度拥有近100家电影制片厂, 1. 3万家电影院, 500多种电影杂志,电影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耗资约30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印度不愧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影王国”和“东方好莱坞”。
1.印度电影特点
印度电影的发展与世界电影的发展同步。1896年7月7日孟买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影片。此后10年的印度影片以纪录片为主。1913年D. G.巴尔吉的《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是印度人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取材于印度神话故事,受到观众的欢迎。这部影片为印度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以后印度影片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因此,巴尔吉赢得了“印度电影之父”的赞誉。
早期印度电影从民族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中取材,成为印度电影的一个传统。它的缺陷是导致了以后印度电影回避现实、沉迷虚幻人生的创作特点。
印度电影从有声片产生以来,一直有载歌载舞的特点。有“一个明星,三个舞蹈,六首歌曲”的说法。歌舞是印度电影与世界其他电影的最显著区别,成为印度电影的民族化表征。当代,印度歌舞片或爱情神话片占影片总量的90%,观众主要是相对贫穷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歌舞片特色是由印度国情决定的。印度广大农村地区是电影的主要市场,印度人主要通行的语言有20多种,方言很多。歌舞片减少了普通观众看电影的语言障碍,成为印度观众观看电影的欣赏习惯。一般影片连歌带舞都在3小时左右。
50年代初,印度电影出现转折,它以《流浪者》为标志,不再是边唱边跳,而是表现严肃的社会话题。《流浪者》显示了印度电影新的风格和技术水平,影响了50年代中期的新电影。
50年代中期西孟加拉邦涌现出一批青年导演,他们举起“新电影”的旗帜,指出“电影不是低级水平的娱乐形式,而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手段”,强调“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室内布景和多拍外景,选择与人民密切相关的题材”。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萨蒂亚吉特·雷伊和姆里纳尔·森,雷伊导演的第一部“新电影”影片《道路之歌》(1955)向观众展示了孟加拉邦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获第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人权证书奖”和其他6项国际电影奖,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罕见的范例。雷伊的20多部影片绝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姆里纳尔·森的作品绝大多数表现印度社会的贫困、剥削、政治事件和阶级斗争。
2.印度电影制作中心
印度电影业在全国有三大制作中心:孟买(主要制作印地语电影)、加尔各答(制作孟加拉语电影)、马德拉斯(制作泰米尔语、卡那达语、塔鲁古语电影)。印度国内电影市场大,既满足了11亿印度人文化娱乐、调剂生活乃至逃避现实、打发时间的需要,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高额的利润和税收,电影业已经成为印度重要的支柱产业。
印度政府对电影业如同对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采取严格的保护政策,限制外国电影进口。有效地保护着本国的电影业市场。
宝莱坞(Bollywood)是孟买(旧称Bombay)电影制作中心的别名,位于孟买西郊。由于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城相似,又因孟买原来的英文名以字母B开头,印度人习惯将孟买电影城称为“宝莱坞”。宝莱坞用印地语拍电影,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40%以上能够欣赏印地语电影,所以印地语电影在印度全国发行。宝莱坞生产的影片占全国电影产量的1/4,并出口到南亚、非洲、中东和欧美国家。
印地语电影几乎都是歌舞片,一般每部电影有五六首歌。电影上映前,流行歌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还能够推动票房收入。目前流行的印地语电影类型,还是富家公子和贫苦姑娘的爱情故事,或者反之。娱乐是所有类型电影的基调,悲剧电影的数量已大大减少。中国电影观众所熟悉和倾倒的宝莱坞经典影片有《流浪者》《大篷车》《两亩地》《神象奇缘》等,以歌舞片居多。
3.《流浪者》
《流浪者》(Awara, 1950)由拉兹·卡普尔自导自演。获得第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影片对传统歌舞片进行了革新,反映严肃的社会问题。强盗扎卡为了报复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永远是好人,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的血统论,让拉贡纳特抛弃妻子,并教唆他的儿子拉兹做了贼。拉兹爱上了童年好友丽达,不愿再做贼。他为了保护母亲杀死了扎卡,被捕入狱。丽达在法庭为拉兹辩护,严肃的社会问题以爱情剧表现。拉贡纳特的理论受到批判,良心受到谴责。
《流浪者》剧照
4.《大篷车》
《大篷车》(Caravan, 1971)是宝莱坞最具代表性的歌舞片,纳西尔·胡赛因导演。富家女索妮因父亲被杀害而投靠大蓬车队过着流浪的生活。在大蓬车队吉普赛人的帮助下,索妮报了杀父之仇,与恋人莫翰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篷车》是一部惊险加歌舞的彩色影片,轻松欢快。影片开端的谋杀案悬念在结尾得到呼应,追杀索妮的凶手最终自掘坟墓。体现了歌舞片的惊险悬念。
影片穿插的8段歌舞都有源画面,直接由演员表演。印度歌舞片的表演环境大多是以自然为背景,本片8个歌舞场面中有4个发生在大篷车行进的路途上,场景以绿草和树木为背景,车辆当前景或中前景,乡间小路则成为远景的衬托。另外4个场面发生在简陋的仓库、营寨和乡间舞台上,没有艺术修饰,视觉层次感比较粗糙。
《大篷车》剧照
二、印度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
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 1921—1992),印度电影导演,印度电影史上最受世界影坛推崇的大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生平与创作
雷伊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祖父是印度著名的儿童杂志创始人,父亲则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学家。雷伊大学学的是物理和商业,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任画师。1947年,他与友人成立“加尔各答电影协会”,发现了许多当代杰出的美国导演,包括他最喜欢的约翰·福特。1950年雷伊在英国看了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对电影有了新认识。1951年,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来到加尔各答,雷伊伴随他在加尔各答的郊区寻找新片《大河》的外景,并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
萨蒂亚吉特·雷伊
雷伊一生导演37部电影,大部分由自己写剧本或改编剧本,他的影片在戛纳、威尼斯、柏林都得过大奖。1963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将他列为世界11位最杰出的导演之一。1992年3月,雷伊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2.电影特点
雷伊电影的最大特色是舒缓的诗意与悲剧感,用充满诗意的电影语言去呈现人物在崇高和卑微、信仰和**、苦难和幸福中走过。影片反映印度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寓意深刻、见解独到、手法细腻、抒情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但印度观众对雷伊电影反应不热烈,认为他的电影不娱乐。
三、“阿普三部曲”:成长的故事
“阿普三部曲”(The Apu Trilogy)包括三部影片,它是一个成长三部曲,是雷伊的代表作。
第一部《道路之歌》(Song of the Little Road,又名《大路之歌》, 1955)根据印度作家毕弗德布塞巴纳的小说《小路》改编,获1956年第9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人权证书奖,是首部在欧洲电影节获得认可的印度电影。
“道路”指阿普童年生活的乡村小路,寓意人生之路的开端。阿普的成长从脚下的乡村小路开始,他在这条小路上目睹了童年经历的种种事情。影片是对人生最早经验的叙事。
影片并没有8岁儿童阿普独立的故事,只是采用阿普的视角,通过他的眼光,以纪实的手法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乡村风俗、阿普和亲人的故事。乡村风俗包括演戏、婚嫁、小商贩等,亲人故事包括姐姐、婶婶、父亲、母亲的故事。阿普在观察中长大。影片最突出的风格是写实,摆脱了印度传统歌舞、传奇电影的模式,从现实取材,以纪实风格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严肃,充满诗意。
第二部《不屈者》(The Unvanquished,又名《大河之歌》, 1956)获195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58年三藩市影展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阿普随父母来到城市,父亲当牧师,在他10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帮佣带他到铁路边的小镇,供阿普上学。阿普学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加尔各答上学。他边上学,边打工。阿普中学还未毕业,母亲便积劳成疾去世,阿普成为孤儿。影片反映阿普和父母的关系,表现他的顽强奋斗精神。
第三部《阿普的世界》(The World of Apur,又名《大树之歌》, 1959)获得1962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1960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讲述阿普因缺钱被迫放弃学业。朋友邀请他参加堂妹的婚礼,婚礼因新郎突发精神病而取消。阿普为了维护新娘的名誉,同意与她结婚。阿普的妻子难产而死,阿普悲痛欲绝,对儿子怀恨在心, 5年不相认。最终在责任、义务、父子情的感召下,他与儿子见面,带着儿子去闯**新的世界。
“阿普三部曲”从阿普的出生写到阿普成年做父亲,他的性格越来越分明。第一部童年阿普是一个沉默的儿童观察者,以他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自己的性格不突出。第二部少年阿普性格倔强,做事很有主见,发奋读书,对人生充满信心。第三部青年阿普性格开朗,有思想见解和诗人的豪放乐观,经历丧妻而成熟。
“阿普三部曲”有两个突出的主题:贫困与死亡。贫困可以改变,死亡却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局限,也是人生悲剧的体现之一。导演在阿普的成长过程中,安排了他的一系列亲人的死亡。第一部姐姐去世;第二部父母去世;第三部妻子去世,人生的悲剧感一部比一部深刻。透过死亡,阿普直面人生悲剧,不断成长与成熟。形成影片悲而不哀的英雄气概。
“阿普三部曲”剧照:人生悲剧感
阿普的成长故事都发生在路上,路的意象特别突出,形成三部曲“在路上”的叙事结构。第一部童年,贯穿乡村土路,结尾通向外面世界。第二部少年,贯穿铁路、水路(河流),结尾通向加尔各答。第三部青年,贯穿铁路、公路,结尾通向世界。铁路在三部曲中逐渐清晰突出,代表阿普与世界的联系。
“阿普三部曲”剧照:在路上
四、小结
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奠定了他在印度电影史上的地位。他开创了写实主义的电影风格,成为印度50年代“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划清了娱乐片和严肃片的界限,打破了印度商业歌舞片的传统,使印度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获得崇高的地位。
思考题
1.印度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2.形成印度电影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雷伊在印度电影史上的地位?
4.分析“阿普三部曲”的艺术结构与思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