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之中,除了深受民族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之外,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作家的思想意识、艺术风格、作品特色等方面无不折射出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们已经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希罗多德、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因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19世纪法国著名文论家斯达尔夫人受到孟德斯鸠的影响,用地域、风俗、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来考察文学史。她发现自然环境会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提出从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时代精神几个方面来考察文学的发展。她将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并认为这两种文学的面貌完全不同,南方文学的特点是构思纤巧、形象优美、情调欢愉,而北方文学的特点则是崇高伟大、敏感忧郁。斯达尔夫人把形成这两种文学差异的原因归为不同的自然环境:
北方人喜爱的形象和南方人乐于追忆的形象之间存在着差别。气候当然是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诗人的遐想固然可以产生非凡的事物;然而惯常的印象必然出现在人们所写的一切作品之中。……南方的诗人不断把清新的空气、繁茂的树林、清澈的溪流这样一些形象和人的情操结合起来。……北方各民族萦怀于心的不是逸乐而是痛苦,他们的想象却因而更加丰富。大自然的景象在他们身上起着强烈的作用。这个大自然,跟它在天气方面所表现的那样,总是阴霾而暗淡。[12]
在斯达尔夫人看来,这正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影响了人们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生活态度和外在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地的自然条件各异,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那么,生长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作家作品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自然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也并不陌生。在古代,《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诗歌的特点,被称为“**”传统。《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除“周南”“召南”产生于南方汝水、汉水流域外,其余的十三国风都是北方各地的民歌;《楚辞》皆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不仅表现出了南方的地方特色,而且在语言体制上也明显有别于《国风》。北齐颜之推认为:“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颜氏家训·音辞》)他认为南北地理的差异使得南北在语言声音上具有差异,南方人声音“清举而切诣”,北方人“沉浊而鈋钝”。清代孔尚任把自然条件同人的个性相联系,他在《古铁斋诗序》中说:“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得其云霞则灵,得其泉脉则秀,得其冈陵则厚,得其林莽烟火则健。凡人不为诗则已,若为之,必有一得焉。”所以近人刘师培曾总结中国南北文学不同的原因:
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13]
无论是斯达尔夫人所用的实证主义方法,还是中国文论家们所用的直接观察法,都说出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于作家的重要影响。当然我们不能无限夸大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民族、文化和个人的作用,还要将这种自然环境因素同文化、时代、社会及个性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思考作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斯达尔夫人为例,虽然她认为自然环境对作家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她还提出是时代和社会最终造就了作家。
但是如果我们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作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作家写作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作家群的现象。比如,美国文学中曾出现以兰色姆、沃伦等人为代表的“重农派”,他们提倡维护美国南方的文学地方传统。南方传统也是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弗兰纳里·奥康纳深受影响的文学传统,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共性包括重视家庭、宗教和道德因素,对南方的过去有着深刻认识,对工业文明有着明显的排斥。他们的作品既受惠于传统,又为增加这种地域传统贡献了力量。在中国文学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例如,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地域作家群整体崛起的现象,如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高建群等陕西作家群。有学者曾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角度研究了陕西作家群,认为一方面,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发达,为作家群注入了强健的文化基因;而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内陆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所带来的闭塞与贫穷,也深深影响着作家们的现实关怀。因此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共同的面貌: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以及对农民命运的关注。[14]我们还可以举出山东作家群、湖北作家群、四川作家群等多个地域作家群,但是很显然,这种地域文学现象,不能完全用环境影响论来解释,而是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离不开地理、气候、风物、风俗、语言和整体上的历史文化传统。地域文学是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文学传统相互合力形成的结果,只不过在这些合力中,有时某一种力量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而已。
优秀的作家也能凭借地域传统给予的养分超越地域环境加诸的限制,如福克纳用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虚构出约克纳帕塔法这一想象的地域空间;莫言超越他所熟悉的高密东北乡,在想象世界中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种作家与地域传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我们认识到,作家与自然之间有着动态而复杂的关系。随着今天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学变得更加开放,文学的主题、题材、审美和接受都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作家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