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欣賞十八講

三、福萊的中期藝術歌曲

字體:16+-

從1880年代後直到1900年代初是福萊藝術歌曲創作的中期階段,這一時期他創作的作品數量很大,幾乎占到其藝術歌曲創作的一半以上。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聲樂套曲《美好的歌》(La bonne chanson)。

《美好的歌》創作於1892—1894年,根據魏爾倫同名詩集中的九首譜曲,1898年福萊還改寫過一個聲樂、鋼琴與弦樂五重奏的版本。1892—1893年,福萊受銀行家西格蒙德·巴達(Sigismond Bardac)的邀請到布吉瓦爾連續度了兩次暑假,這一時期他結識了西格蒙德的妻子、女高音艾瑪·巴達。福萊被她迷住了,這套歌曲也是為巴達夫人創作的,不過,後來艾瑪·巴達離婚後卻嫁給了福萊學生輩的德彪西。

魏爾倫的詩作於1869年,當時他也隻有25歲,這些詩是魏爾倫出獄後極度彷徨時再度遇到了小他9歲的少女馬蒂爾德·莫泰後創作的,魏爾倫向她求婚,並於一年後結婚。因此,這些詩歌都是充滿了幸福、喜悅與期待的作品,也就無怪乎福萊會挑選這套詩了。《美好的歌》本來是有順序的一套詩,相互之間也有關聯,但篇幅比較大,所以,福萊對原詩做了調整,如隻選了其中9首,還刪除了部分詩句,並對原詩的順序做了調整,以使 “全曲形成下麵一條主線:戀人的介紹—相識—相戀—過去的回憶—愛的不安—大自然的讚美—愛的憧憬—攜手前進—愛的碩果”[2]。

在福萊的聲樂套曲中,《美好的歌》的篇幅最大,由9首歌曲組成。整體上看,這套歌曲表達出來的情感是歡樂,表達的方式是細致入微的,如果結合了創作時的背景情況,我們也就不難想見為何福萊會有這樣的心情了。

1.《神光中的聖女》(Une sainte en son auréole),這首歌曲表現了男女主人公見麵時相互傾心的場麵,曲調優雅,聲樂部分用了很多同音反複,鋼琴伴奏部分則首次出現了一個帶有主題性質的動機(見譜例),此後也貫穿於整部套曲中,這個三拍子舞曲節奏的動機把少女的形象描繪得非常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