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經典文獻導讀書係:戲劇卷

中國古代戲曲中的悲劇

字體:16+-

錢鍾書

■導讀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在他眾多的著作中,《管錐編》獨步學林,打通中西,熔鑄並提煉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是20世紀中國學術乃至世界學術的一座豐碑。黃謹曾說:“當代學人,最不可思議者,當數錢鍾書。他不僅有驚人的淵博和睿智,更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夠像魔術師一般,把種種本不親和甚至相互排斥的東西,不落痕跡、天衣無縫地融和在一起。”法國前總統雅克·希拉克稱譽:“他將以他的自由創作、審慎思想和全球意識銘記在文化曆史中,並成為對未來世代的靈感源泉。”

《中國古代戲曲中的悲劇》原為英文,發表於1935年8月《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第1卷第1期。中國古代戲曲中有沒有悲劇?這是錢鍾書要回答並解釋的問題。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不過在這個意義上,文章的標題看來就不那麽合乎邏輯了,因為按照那種嚴格的指稱論的觀點,表達式的意義等同於它所指稱的對象,該文的標題事先就假定了中國古代戲曲中悲劇的存在。當然,這個標題的小瑕疵試圖以一種意義的不確定性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而這一點錢先生顯然是做到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把中國古代戲曲拿到悲劇這個概念以及符合這個概念的樣板麵前,加以比較、衡量並作出判斷。錢鍾書依據的是西方的正統悲劇觀以及與之相符的悲劇,如古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悲劇和古典主義悲劇。他斷言:“戲劇藝術的最高形式當然是悲劇,然則正是在悲劇方麵,我國古代並沒有一位成功的劇作家。”無論這種斷言會如何刺痛中國人的民族感情,錢先生並非第一個這麽說,而且在穩固的學理基礎上他已經盡量做到了語氣緩和而折中。前此,胡適在新文化運動的熱潮中把中國文學中悲劇的缺乏歸結為“團圓的迷信”[47],魯迅則從改造國民性的角度對大團圓結局進行了諷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