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原理(第2版)

四、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字体:16+-

自从人类创造了艺术以来,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演进,艺术总体上呈现出精彩纷呈、变化万端的局面,多种多样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不断出现和更迭是艺术史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是研究和认识艺术十分重要的范畴。

1.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大致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有时艺术流派体现为有共同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并有一定组织形式和结社名称的艺术家社团;有的又是趣味相投或共同生活在某一地域的艺术家所结成的松散的团体;还有的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以某种艺术元素为标识结合成的一个艺术群体。形成艺术流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和较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因此,艺术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产物。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与美学观念、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具体情形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自觉结成的艺术社团。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观念、作品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自觉组织起来而形成的艺术流派。这种艺术流派往往成立了一定的社团性组织,发表共同的艺术主张,并出版一定刊物,组织和培养自己的创作队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代表作,积极与其他的艺术主张展开论争。例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出现的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以达达主义为例,它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的文艺杂志《文学》就成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艺术家有: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能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会后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超现实主义的行列。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也是自觉的艺术流派。它成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公布了自己的宣言,接办并革新了《小说月报》,在《时事新报》上创办了《文学旬刊》,将它们作为机关刊物,还编辑了《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丛书近百种。他们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提倡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文学应表现“人生”、“社会”,为“改造人生”、“唤醒民众”服务,要着重“描写黑暗专制”,等等。他们创作了许多崭新的文学作品,还重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这一文艺流派以其崭新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运动,对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创造社、语丝社、新月派等。

第二,由艺术创作的兴格、题材、技巧、理论主张相近,或生活于共同地域的一群艺术家在交往和唱和中形成的艺术流派,这种艺术流派只是彼此艺术见解、兴格、倾向、爱好等大体相同,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组织,也没有形成明确一致的共同文艺纲领。例如,我国诗歌史上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就是根据直接相近的取材区分的;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就是直接以不同的风格特点来概括的;以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的,如古典派、印象派、浪漫派、象征派、批判现实主义,等等。有时在特定的地域集中了一批艺术趣味相投的艺术家,往往会形成以地域为联结纽带的艺术流派。例如美术史上的威尼斯画派,崇尚人文主义美学思想,推崇色彩鲜明、形象丰满的艺术兴格,它是因为在一个地区集中了贝里尼父子、提香、乔尔乔涅等一批艺术兴格相近的艺术家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艺术流派。还有绘画领域中的佛罗伦萨画派,文学领域的江西诗派、桐城派等,都是直接以地域特征命名的。

第三,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未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表现风格近似,而在后人的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被归纳概括为特定流派。例如在某一时段,有的艺术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或某种艺术倾向,提出一定的艺术主张,倡导某种艺术原则,这些原则被一些追随者们接受,并成为他们的创作规范,在不断地艺术实践当中,其理论又被补充、充实,归纳为一定的艺术流派。如清代的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提出“义法”说,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古典作品,继方苞之后,刘大櫆又加以发展,后姚鼐集理论之大成,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由此形成了“桐城派”。再如,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当时并没有形成明确或固定的艺术流派,只是由于汉末魏初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用五言诗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动乱,以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刚健遒劲的语言,写出了一大批以“风骨”著称的文学作品。唐代的陈子昂等力矫六朝浮华文风时,提出了恢复和发扬“建安风骨”,从而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后世因陈子昂等的倡导而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称为“建安文学”。

艺术流派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例如“文学研究会”的产生就是与艺术家渴望以文学唤醒国民,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的意图有关。同时,艺术流派也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自身积累发展的产物,例如桐城派对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散文文法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文创作理论体系。在当代社会中,不同艺术流派频繁出现,不同主张的流派之间发生论争,是艺术领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艺术流派对于艺术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它往往会影响一个时代艺术的发展与走势。艺术流派常常汇聚众多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他们相近或相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形成某种浩大的声势,引领那个时代艺术风潮。例如,达达主义追求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追求无意的、随兴而做的艺术创作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艺术流派就其性质而言也有文野、雅俗、高低之分,但不同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不同艺术流派的出现及相互之间的争鸣,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20世纪初欧美现代主义流派蜂起,相互竞争,推动着现代主义思潮持续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作为两个不同文学流派,它们之间正常的竞赛,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园地。

2.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的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和创作上的潮流化运动。

在中外艺术史中,艺术思潮都是具有深刻而显著的影响力的艺术变革和发展运动。在艺术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几乎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影响广泛的艺术思潮。在欧洲,如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和后期的后现代主义,等等。在中国,如汉代的浪漫风习、齐梁时代的浮华辞藻、唐代大气磅礴、宋代文人情怀、明清的性情至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等等。艺术思潮的兴起,一般是先在若干艺术作品中露出端倪,接着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中迅速展开,它往往提出某种与现有艺术理论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或口号,并以其理论和创作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争取社会认同、结合同仁并形成流派,在与现有的不同倾向的论争或竞逐中达到**。作为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艺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艺术思潮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也是艺术自身规律性运动和发展的结果。一种新的艺术思潮的产生往往影响到该时期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方法的变更,它不同程度地对各门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萌芽是始于19世纪中叶象征主义的出现,以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为标志,后来在后印象主义那里得到了深入发展,并在20世纪初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正式形成,一时风靡欧美,影响力之大几乎达到彻底改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所形成的艺术范式,使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例如以法国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英美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等众多流派和创作方法,几乎是同时在欧美盛行开来。

艺术思潮在人类的艺术史上不断更迭和发展,具有一定生成、繁盛和衰落的周期。在西方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五种艺术思潮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即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讲究理性精神和严整的形式,戏剧领域的“三一律”(即一时、一地完成一个故事),绘画领域严格的焦点透视法等都是其集中体现。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艺术思潮,在文学领域以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雨果等为代表,在绘画领域有德拉克洛瓦的崇尚幻想的夸张画风,等等。

现实主义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它是对浪漫主义的一次纠偏,它注重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代表画家有《拾穗者》的作者米勒等,现实主义总是致力于大胆暴露社会问题,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性。

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艺术思潮的统称,它受到尼采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追求深度模式和意义呈现。崇尚暗示性,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现实,如“意识流”、“超现实梦幻”等;致力于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如荒诞派戏剧。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着力削平以往艺术的审美深度模式,去除艺术品的意义;与历史传统相割裂,显示出“精神分裂症”式的当下时间;去除主体意识,人被描写成为非中心化、非身份化的主体;随着大众文化工业带来形象的复制,艺术成为仿象或类象(simulacrum),即没有原本的摹本,审美距离遭到冷落。例如美国波普主义画家安迪·沃霍尔的拼贴画《玛丽莲·梦露》,文学领域的“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

19世纪到20世纪这百多年以来,欧美艺术思潮纷至沓来,流入中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甚至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等都在这百年间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艺术思潮,如魏晋玄学思潮、唐风宋韵、明清性灵说等文艺传统等也持续地对当代的艺术产生影响。

艺术思潮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即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发展群体化的潮流。在当代它明显是具有流动性和兼容性的。艺术思潮跨国界流动,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入,也有反向的流动,例如产生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一度风靡西欧。同时,在当代,艺术思潮又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又交叉化的趋向,例如中国当代电影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存,美术、音乐、文学等领域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