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疆:另一部歐洲思想史

音樂新世界:最早的“美國作曲家”

字體:16+-

從《“新世界”交響曲》到大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旋律讓人難以自持。音樂愛好者鍾情鄉愁——從黑人靈歌、爵士樂到鄉村民謠,美國民歌音樂就是一種鄉愁集合體。

《“新世界”交響曲》第四樂章是對年輕的紐約沸騰生活的真實描繪。說德沃夏克為捷克民族音樂奠定基石,是一種虛假政治正確;說他使美國音樂擺脫對歐洲的臨摹而走向崛起,是事實成立。美國音樂,從古典到流行,滲透著“新世界”精神。

要說鄉愁,這是印第安人在故土淪為異鄉人的感受,是黑人對非洲的回望,是白人流亡至美洲對舊世界的回憶——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鄉愁,也是猶太人、波希米亞人藝術的精髓。德沃夏克感受到多元的美國文化那沸騰生活固有的音樂節奏,美國式的樂觀主義與維也納曲式感、波希米亞旋律在他這裏融為一體。

《“新世界”交響曲》的真正靈感,來自於美國詩人朗費羅(1807—1882)的長詩《海華沙之歌》。這是美國早期文學第一部關於印第安民族的史詩。基調是美國式的樂觀主義,主題是印第安人英雄“海華沙”引導人民從事生產勞動、種田、捕魚、疏通江河並創建文明。

《海華沙之歌》在世界各地獲得廣泛喜愛。《大英百科全書》把“海華沙”解釋為“人類進步及其文明的具象化”。在這兒,每一個美國人都是印第安人,曾經走上“血淚之路”;每一個美國人都是黑人,從販奴船下來再無歸途;每一個美國人都是反對英國國教的政治犯,登上“五月花”永不回頭——這是移民文化的大雜燴。

美國文化的熔爐性和新興國家的朝氣,對德沃夏克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看見美國,我永遠寫不出現在所寫的交響曲。”從美國時期的清唱劇《美國旗》、《弦樂四重奏“美國”》、《“美國”弦樂五重奏》到《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等,他運用美國黑人歌謠、印第安人舞曲,嚐試一種世界音樂文化綜合。“美國未來民族的靈感無論從哪裏來——是從黑人旋律、混血人的歌曲、紅種人的吟誦調,還是思鄉的德國人和挪威人詠出的簡單的歌謠——關係都不大。可以肯定,最好的音樂的細胞正混雜在這個偉大國家的一切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