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疆:另一部歐洲思想史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

字體:16+-

第六交響曲的末樂章是傳奇性的,馬勒在這裏企圖通過對人性及其所處環境的渲染來強調最終的災難:我們的“英雄”奮力向前,充滿著樂觀,但卻在命運的三次打擊下徹底失去了希望,這是由那強有力的進行曲節奏以及引自第一樂章由定音鼓演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命運動機來傳達的。為表現這些命運的打擊,馬勒使用了槌擊的配器效果,多年來這都是對打擊樂手(以及錄音師)的考驗。引出安魂曲般結尾的最後一次槌擊後來被馬勒刪除了,可能是由於迷信或是戲劇效果上的考慮,不過有些指揮家還是恢複了這一槌擊。實際上馬勒最初為這部交響曲設計了五次槌擊,而不是三次。因此,阿爾瑪說在這部交響曲中馬勒“預見”了他自己命運——就在該作品首演的次年,那三次“命運的打擊”真的發生在了他的身上。事實上這全不可信,除非你相信馬勒有超人的預知力——他把命運的打擊成功地減少了40%!

第三樂章《詼諧曲》急轉直下,墜入萬劫不複的地獄深淵中,靈魂受盡煉獄熊熊烈焰的吞噬煎熬。第四樂章長達33分鍾,一開始的引子靜得出奇,一片死寂。這種死寂與第二樂章遙相呼應。此後的管鍾在節奏上與樂隊奇妙地錯開,仿佛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第一槌在緊張得讓人幾乎難以忍受的強大張力中到來。二次槌擊間的進行曲不同於其他版本中的昂揚奮進,而仿佛充滿了恐懼、空洞、言不由衷與畏懼不前,從而再度與全曲中那些幽閉、苦澀的樂段相呼應。最後的“失敗號角”喑啞而悲壯。很多人說,馬勒第六交響曲是一趟地獄之旅。也許確實如此,然而這肯定是但丁的地獄之旅,那麽,向導維吉爾是誰呢?

就在我們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