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一、“一强标准”的确立

字体:16+-

贝尔福是当时少数对空军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士之一。他认为只有空军才能抵御来自空中的攻击,即使防空炮火再多、再准确也难以阻止敌人的空中进攻。1922年5月,贝尔福根据情报比较了英国和法国的空军实力,并向帝国国防委员会指出,法国拥有独立的飞行中队47个,而英国只有3个,法国在空军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尽管法国的空军力量旨在防止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英法两国交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这种差距将削弱英国的外交地位。[179]

在贝尔福的警告下,帝国国防委员会成立“应对大陆空中威胁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Continental Air Menace),调查英国本土在空中打击下的防御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经过调查研究后,小组委员会建议增加本土空军中队的数量和地面防御能力,并得到了政府的批准。[180]

美国空军退役上校、军史学者菲利普·迈林格指出:“尽管英国领导者不相信会与法国发生战争,但是他们注意到了自己空军的力量下滑得如此之快,而且他们意识到这个军事上的弱点会引发其他负面后果。”[181]这个负面后果主要是英国担心法国据此战略上的优势,在外交上“敲诈英国”[182]。此外,这一时期英国的民用航空也属于空军部管辖,军事航空的发展与民用航空一样能够带来航空工业的发展,从振兴经济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的角度,也对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动力。

1922年8月,英国政府批准生产500架飞机用于本土防御,认为这是国家安全的最低数字,为此每年拨付200万英镑,组建23个中队,其中轰炸机中队14个,战斗机中队9个,而且决定如果将来国家安全需要,再作进一步的增加。[183]但即便如此,英国空军的打击力量(轰炸机)也只接近法国空军的一半,“它明显的弱点在于,达不到它看上去所要应对情形的要求……也许一个甚至更有力的理由是,来自法国攻击的危险仅仅是种假设,法国空中打击力量的规模不是这个国家需求的真正标准”[184]。

此时战略轰炸的军事理论较为盛行,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将战火带到敌方的领土上,通过对敌方的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甚至针对平民,可以大大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对敌方士气予以沉重打击,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直至迫使其投降,而空袭是难以预防的,只能采取报复性轰炸作为反击手段。轰炸机战时能够打击敌人,和平时期也是最好的威慑力量,因此越来越受到英国政府的特别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战略只适用于纯粹空战的情形,也就是说,适用于两个陆地边界并不相交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且无法实施海上入侵。”[185]

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德国鲁尔。英法关系一度趋于紧张,虽然不至发展到两国交战的程度,但与法国空军的差距问题再次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2月,空军大臣塞缪尔·霍尔提议,空军应效仿海军那样确立“一强标准”的战略原则。[186]于是,首相博纳·劳(Bonar Law)任命一个由枢密院大臣索尔兹伯里勋爵(Lord Salisbury)领导的委员会,着手对本土和整个帝国的防御问题展开广泛的调查,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确定本土和帝国防御所需空军力量的标准。

6月12日,索尔兹伯里勋爵的调查报告指明:

这份文件的关注点只针对法国,因为它是当前最强大的空军国。法国现拥有一线飞机总数大约为1 200架,其中232架部署在海外,946架部署在法国本土,后者当中大约600架被编组成一支独立的空军。在英法交战时,这600架飞机,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来自分配给陆军的飞行中队的支援。空军部判断,总共会有866架飞机用来攻击英伦岛屿,除非法国同时在其他战线作战或受到来自该战线的威胁。

在满足海军的需要之后,我们为此有52架一线飞机用于本土防御(其中24架目前在英伦岛屿),加上分配给陆军的24架飞机。另外有15个空军中队正在组建之中,最终会有额外172架飞机。但是目前的安排在1925年之前难以完成……法国政府正考虑加强其空军力量,将使他们的一线飞机达2 180架……这是1922年5月时的形势。目前形势略微恶化。根据空军部最新的判断,除非遭遇足够空军力量的反制,否则法国能够在首轮24小时之内向英格兰投下168吨炸弹,第二轮24小时则为126吨,在接下来不确定时期内的每24小时能够投下84吨炸弹。也就是说,现在一天能够向伦敦投下的炸弹重量,几乎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在英格兰炸弹重量的总和。

法国海外所属的232架飞机中,有180架部署在北非。战时,这些飞机必定对直布罗陀和英国船只进出地中海构成直接的威胁……如此形势的军事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听之任之,外交方面的劣势必定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报告建议:

除了满足海军、陆军、印度及海外各种义务所需的空中力量之外,英国空中力量必须包括一支力量足够的防御本土的空军,以使我们免受最强大的空军在这个国家的攻击距离之内对我们发起的空中打击。

空军参谋部受命将对组建这样一支本土防御的力量提出详细的建议……空军部计划的第一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为扩大空中力量我们将竭尽所能,应确定一线飞机为600架——也就是说,飞机数量同最强大的空军在这个国家的攻击距离之内的独立打击力量相当。[187]

随后空军部提出计划,拟组建52个飞行中队(其中常备中队39个),飞机数量为594架(常备450架)[188]。该计划得到了内阁的批准。6月26日在议会上院予以公布:“这一本土防御力量包括52个飞行中队,将尽可能毫无延迟地组建起来……与国联盟约下我们的义务相一致,英王陛下政府愿意同他国政府按照类似于华盛顿条约有关海军问题的安排,就限制空军军备力量问题展开合作”。[189]

该计划被称为“五十二中队计划”(Fifty-Two Squadron Scheme),包括本土轰炸机中队35个,战斗机中队17个,除去拟派往新加坡的1个中队外,实际本土为51个中队,一线飞机559架;海外中队则为23个,飞机253架;海军航空兵飞机为159架;计划中的飞机总数为971架,于1928—1929年完成(未公开宣布完成日期)。

“五十二中队计划”的目的是要实现英国空军与法国空军实力相当的态势,但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史密斯认为,英国政府在鲁尔危机中的反应表明,实际上英国真正担心的是充满复仇心理的德国未来的空中威胁。[190]姑且不论史密斯的观点是否成立,事实是,在1923年英国空军像海军一样开始实行“一强标准”。皇家空军也因这个发展计划而巩固了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的地位,其主要角色首先是由帝国警察变成防御英国本土免遭空袭的力量,其次是配合海陆军,最后是执行海外任务。

然而,在“10年规则”之下,完成“五十二中队计划”并非易事,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和平时期,现实中难以吸引空军所需的高度娴熟的技术人员”[191]。在1923年6月确定“五十二中队计划”后不久,政府就决定将完成日期从1928年推迟至1930年,理由是“在5年内完成该计划,对空军部而言,所面临的任务过重”[192]。

到了1925年秋,计划中的52个中队已完成组建了25个。此时,《洛迦诺公约》的签订缓和了因德国复兴导致的欧洲紧张气氛,英法关系也得以改善。英国政府恢复了金本位制度,并且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日内瓦裁军大会的召开。鉴于这种国内外形势和政府长期的财政拮据,塞缪尔·霍尔建议英法两国是否能像1922年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那样,就空军裁军问题进行谈判。[193]为此,内阁成立了以印度事务大臣伯肯黑德勋爵(Lord Birkenhead)为首的委员会,研究霍尔的提议。

在11月末给内阁的报告中,伯肯黑德勋爵指出当前英国本土空军与法国空军一比三的差距是令人不安和无法令人满意的,1923年的计划仍然必须是空中防御的基础,但是鉴于国际形势,在决定空军按“五十二中队计划”建设的进度时,目前没必要把欧洲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风险考虑进去。因此,伯肯黑德勋爵认为英国无须与法国就限制空军达成一致,只要把“五十二中队计划”完成期限延长到1935—1936年即可。[194]伯肯黑德勋爵的报告获得了内阁的批准。[195]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财政雪上加霜。在时任空军大臣汤姆森勋爵(Lord Thomson)的建议下,政府决定将“五十二中队计划”推迟至1938年完成。[196]这样,1923年确定的“五十二中队计划”3次遭遇延期,完成时间从最初的5年被延长至10年,这无疑对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应对纳粹德国的空军威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到1932年“10年规则”形式上被废止之时,空军“五十二中队计划”只建立了42个飞行中队,其中13个是二线中队,与法国有990架一线飞机相比,英国只有一线飞机400架。英国在海外总共有250架飞机,法国在海外则有300架飞机,意大利为1 000架,日本为430架。[197]这一时期,英国空军实力只居世界第5位。[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