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二、矛頭由法國指向德國

字體:16+-

在1934年2月國防需要委員會的第一份“彌補國防缺陷”報告中,由於把德國列為“最終的潛在敵人”,因此在英國政府看來,一直處於秘密發展之中的“德國空軍”將在未來戰爭伊始給予英國本土“毀滅性打擊”,是英國本土安全的最大威脅。於是報告提出,英國空軍的角色主要是本土防禦、配合未來大陸遠征軍作戰以及帝國防禦;應在已組建飛行中隊的基礎上增加40個中隊,包括88架飛機用於遠東(其中有16架水上飛機)、110架用於本土防禦、243架用於海軍航空兵;即便如此,本土空中防禦也隻能覆蓋倫敦和大部分英格蘭南部和中南部地區,“五十二中隊計劃”明顯是不夠的,至少需再增加25個中隊專門用於本土防禦。然而,報告強調彌補國防委員會的職責隻是針對以往國防領域的不足提出建議,所以認為空軍首要的是要完成“五十二中隊計劃”。[199]

此時,在一線飛機方麵,英國擁有850架,法國為1 650架,美國為1 000—1 100架,蘇聯為1 300—1 500架。[200]另外,3月空軍部根據情報得知,德國正秘密開展“萊茵蘭計劃”,即到1935年10月組建空軍一個師,[201]擁有一線飛機500架,最終目標是建立空軍3—4個師。英國空軍參謀長愛德華·埃林頓(Edward Ellington)據此估計,1935年末德國將有500架一線飛機,至1939年時翻1倍,1942年時翻3倍,1945年時則翻4倍,但他認為德國空軍力量在1945年之前不會超過英國。埃林頓的觀點遭到了外交部常務次官羅伯特·範西塔特的反對,他認為德國“在任何可估量的時期內都不會弱於我們”,並指出英國不能指望法國。[202]

內閣在討論國防需要委員會的第1份報告時,出現2種意見,一定程度上分別代表了當時英國民眾的2種觀點。[203]一種認為應當取消生產轟炸機,甚至取消空軍,比如樞密院大臣鮑德溫就提出:“如果各國在裁軍問題上是認真的,他們就應該同意廢棄所有的陸海軍飛機。”[204]另一種認為英國應該擁有一支至少不弱於來犯之敵的空軍力量。顯然,這個可能的來犯之敵更多地指向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