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美国所关心的欧洲的形势并没有由于哈利法克斯勋爵对德国的访问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善。11月19日,哈利法克斯勋爵终于见到了希特勒,但是这次会见的重要前提,不仅有张伯伦的绥靖“总计划”,还有2周以前,即11月5日希特勒召集德国的军政首脑举行的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尽管当时外界对这次会议及其内容并不知晓。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了他称霸欧洲的基本战略设想,即确定了以英法为主要敌手,以苏联为潜在敌手,首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解决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的具体行动计划,并将采取行动的时间最迟定在1943年到1945年。[64]在这种情况下,哈利法克斯勋爵和希特勒的会谈还能有什么结果呢?
在会谈中,哈利法克斯勋爵遵从张伯伦的旨意,说明他这次来访的目的是“以求英德两国达成更好的谅解……这次访问所应追求的目标:应该去查明,究竟怎样才能创造机会全面而公开地讨论两国共同关心的一切问题”,并指出,如果英德两国成功地达成了谅解,那么“在英德协定为之准备好条约之后,西欧四大国(按指英、法、德、意)必须共同为建立持久的欧洲和平奠定基础。决不应该让其中的一国留在这种合作之外,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动**局面将永无止境”。希特勒则对德国仍然承受《凡尔赛条约》的道义与物质耻辱愤愤不平,并大谈德国的生存需要,表示“德国不会永远处在《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状态之下”。对此,哈利法克斯勋爵表示,英国人“比其他人更加确信,《凡尔赛条约》酿成的一些错误,必须加以纠正……英国方面并不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维持现状……英国只要求这种变更保证不用总理所说的非理性的方式,即自由使用武力来实现,因为这种方式最终意味着战争”;哈利法克斯还进一步说明:“其他所有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注定要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问题,其中有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所关注的,是任何变更都应该通过和平演进的方法,避免采取可能引起长期动乱的手段,这种动乱局面是总理和其他国家都不希望出现的。殖民地问题无疑是个困难问题,英国首相认为,只有把这个问题作为新方针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切困难问题全盘解决中的一部分,它才能得到解决。”因此,这次会谈并没有任何实际结果。[65]
另一方面,亚洲的形势也在继续恶化。在日本拒不出席布鲁塞尔会议的情况下,意大利不仅在会上替日本张目,更于会议召开3天以后,于11月6日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进一步联手,大大鼓舞了日本继续扩大对华侵略战争;再加上西方民主国家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无所作为而导致会议的无限期休会,更加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终于在12月12日制造了炸沉炸伤美英战舰“帕奈号”(Panay)、“蜜蜂号”(Bee)和“瓢虫号”(Ladybird)的重大恶性事件。[66]
与此同时,美国的公众舆论仍然为孤立主义所左右,这在12月众议员们纷纷支持印第安纳州众议员路易斯·勒德洛(Louis Ludlow)在1935年提出的要求把宣战权力从国会移交给人民的典型的孤立主义提案中表现得极为突出。[67]
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这种状况,美国政府在不得不考虑对日本进一步损害美英在远东的利益采取某些事先的防范措施的同时,也希望在不刺激国内舆论的前提下对已经开始的英德接触给以一定的助力。于是,这导致罗斯福总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有:(1)宣布正式开始美英之间的贸易谈判,以此作为民主国家对新的三国轴心集团的回答。(2)决定与英国进行非正式的海军参谋会谈,为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做好战略准备,这便是1938年初海军上校罗亚尔·E·英格索尔访问伦敦的目的。与此同时,总统要求增加国防开支,特别是要求大幅度增加海军预算,以建立一支能对付两洋作战的大海军。(3)继续作出外交努力,促使欧洲的民主国家和法西斯国家之间达成协议。这便是重提韦尔斯和平计划,尽管由于事态的变化使原计划必须作出修改。此时的国务卿赫尔在诺曼·戴维斯的极力劝说下也不再反对韦尔斯计划,但是他的前提是必须事先咨询张伯伦的看法,如果张伯伦同意总统的想法,那么在白宫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也要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协商。[68]
韦尔斯深知罗斯福总统的想法,于是他在1938年1月10日向罗斯福递交了一份关于解决欧洲问题的新的和平计划备忘录。其中主要包括3项内容:
1.重新制订了实施这一和平计划的4个步骤:第1步,首先将这一建议秘密地通知英国,以便确保后者的支持。第2步,总统在白宫召开各国外交使节会议,向他们发出这份建议的副本,然后立即公布这份建议。第3步,如果各国对这份建议的回答令人满意,总统将指示国务卿进行下列程序:(a)请美洲各共和国(除美国外)从它们中间推举2个国家的代表;(b)要求瑞典、荷兰、比利时、瑞士、匈牙利、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各派1名代表,与美洲代表一起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拟订详细规则。第4步,将这些规则送交所有国家予以批准。
2.说明现在这个建议的目的是对英德谈判给以帮助,并支持英国要与德国达成协议的努力。韦尔斯明确写道: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支持和促进在法国支持下的英国的努力,即与德国就殖民地和安全方面,以及在欧洲的调整方面达成切实可行的谅解基础”。他对英德会谈持乐观态度,并设想“如果这种切实可行的重新调整得到谈判并得以实行,同时在美国政府建议下所拟订的规则得到明确肯定,那么,这两个平行谈判中的每一个谈判显然都会部分地受到另一个谈判达成的协议的指导”。韦尔斯强调:“美国政府将作为沟通情况的渠道”来工作,但是美国“将可能对这两个平行谈判中有关限制军备的问题发挥有帮助的作用”。
3.指出该计划的实行对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以及对欧洲和远东形势将起到的积极影响。他写道:“如果德国和意大利未能与英国和法国达成实际谅解……它们可能也不会承认那些根据美国政府的建议所制订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至少会得到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除了坚决与柏林—罗马轴心站在一起的国家——对将会确保世界和平和保卫现代文明的那些建议的支持。重新调动世界舆论去支持那些有利于和平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件事本身就将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这将不可避免地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民众中,以及在那些欧洲小国中产生影响。这些小国在过去3年中日益感到那些大的民主国家已经放弃了它们的领导地位,因此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它们自己不得不与罗马和柏林站在一起。”他还认为:“如果德国和意大利与英国和法国解决了它们的实际问题,将可能大大削弱目前它们对日本的支持——至少足以迫使日本在不违背《九国公约》原则的条件下与中国议和。”[69]
第二天,即1月11日,韦尔斯与总统讨论了他的新计划,罗斯福表示同意,并以总统的名义草拟了给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秘密信件,向他通报上述建议。在这封信中,罗斯福更为概括而明确地说明了美国建议的实施步骤、内容和目的。该建议的实施分为2步:第1步,首先与瑞典、荷兰、比利时、瑞士、匈牙利、南斯拉夫、土耳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3个美洲国家的10国代表就下列问题进行协商:(a)国际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最有效地达成限制和裁减军备的方法;(c)促进平等地获得原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方法;(d)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中立国有权要求遵守的战争法则及其惯例。第2步,将协商的结果提交其他国家,以获得批准。在这封信中,罗斯福提到《凡尔赛条约》,并认为在“一战”后的协定中有某些不公正之处,可能要进行修改。虽然美国政府不能背离其“传统的不介入政治纠纷的政策”,但总统认为,如果各国在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一致意见,他准备将政策作一些调整。现在他希望在根据上述时间表采取行动之前,能够首先获得张伯伦首相的迅速而表示支持的回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