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舉行之前,英美便已定下會議的基調——不製裁日本。
英國是首倡召開此次會議的國家。在10月6日、13日和20日召開的內閣會議和各部門之間的會議上,英國政府連續討論了有關英國參加布魯塞爾會議的方針問題,中心內容是反對製裁日本,而其根本原因是由於英國重整軍備不力,所以極其擔心如果在遠東爆發英日戰爭就會誘發歐洲的戰爭,從而使英國被迫處於三線作戰的可怕境地。首相張伯倫是最堅決地反對製裁日本的中心人物,他在每次內閣會議上都必談製裁的可怕後果。
他在10月6日指出,有效的製裁可能容易引起戰爭,而且他“不能設想在目前歐洲形勢已變得如此危險的時刻,還有什麽事情比尋求同日本的爭吵更具有自殺性的了。如果我國卷入遠東,那麽獨裁國家就可能抵擋不住在東歐或在西班牙采取行動的**”[20]。10月20日他又在內閣會議上宣布:《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的宗旨應當是綏靖,“如果這作為宗旨而予以宣布,就沒有必要討論失敗的可能性或提出製裁問題”[21]。第二天,他在下院宣布:“我認為,到這個會議上去談論經濟製裁、經濟壓力和武力,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是在這裏締造和平,而不是在這裏擴大衝突。”[22]因此,英國政府為參加會議製定的第一個方針就是不製裁日本。
但是,英國不能不考慮如果有人在會上提出對日本進行製裁,英國將如何回答的問題。對此英國的方針是:“應和美國齊步前進,步伐一致,不前不後。”[23]英國海軍部曾堅決表示,除非美國事先給以明確的保證:在可以預料到的隨之而來的遠東騷亂狀態的整個時期,它將對英國人提供“最充分的軍事合作”,英國才準備考慮對日本的製裁。[24]就連一向主張與美國進行合作的艾登也在10月13日的內閣會議上表示,如果美國和其他中國條約(指《九國公約》)簽字國沒有達成一旦需要就使用武力支持這些製裁的協定,他本人將決不同意實行製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