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概論教程(第2版)

第二節 中國電影簡史

字體:16+-

一、內地電影

中國電影較之世界電影的誕生晚了10年。1905年,舞台戲曲紀錄片《定軍山》的問世,標誌著中國電影正式誕生。但之前已經有許多外國電影在中國放映。早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又一村”就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電影進入中國的最早印跡。此後1902年北京開始放映電影,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壽辰時皇宮內還放映過。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瑪斯在上海虹口建立了虹口大戲院,這是中國第一個電影院。1913年,《難夫難妻》和《莊子試妻》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開始進入短故事片創作階段。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曆史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全麵的衝擊。對電影來說,20年代是中國無聲電影積累經驗、熟悉電影規律、掌握藝術技巧的摸索期。1921年,《閻瑞生》《海誓》《紅粉骷髏》三部最早的長故事片的問世,標誌著中國電影由短而長的曆史飛躍。直到1923年,隨著自始至終關注人物命運、情節設置環環相扣的《孤兒救祖記》的出現,中國的長故事片進入了比較成熟完整的發展階段。此後整個20年代,製片業迅速繁榮,影片創作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1921年至1931年10年間共生產了約650部影片,同時商業電影的類型嚐試也分外熱鬧,社會片、愛情片、戰爭片、倫理片、古裝片、武俠神怪片等多種類型蔚為壯觀。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分成了兩個階段:1926年以前,中國電影主要以諧噱滑稽和社會家庭問題的喜劇短片為主,湧現出任彭年《呆婿拜壽》(1921)和《得頭彩》(1921)、張石川《滑稽大王遊滬記》(1922)和《擲果緣》(又名《勞工之愛情》,1922)等滑稽短故事片;1926年以後,商業類型片風起雲湧,產生了侯曜編導的古裝片《西廂記》(1928)、張石川導演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1928)等重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