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發展,因為內地、香港、台灣不同的創作樣貌和態勢,而展現出爭奇鬥豔、相互輝映的格局。
(一)內地
內地第一部電視劇誕生於1958年6月15日,是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直播的《一口菜餅子》。
1.直播時期
1958年至1966年,是內地早期電視劇的直播時期。全國共製作了一百多部電視,圖像是黑白的,表演、攝像、錄音、合成、播出和觀賞在同一時間進行,現場創作都是一次性的,敘事空間相對集中,鏡頭職能基本上就是紀錄。
這一時期,電視劇創作題材廣泛,表現內容涉及到工人、農民、軍人、先進標兵、英雄模範、曆史人物等。1959年國慶節期間,反映北京青年參加首都十大建築生活的電視劇《新的一代》麵世,是我國第一部多場景大型電視劇,它標誌著我國電視劇藝術的表現空間已經從單一的舞台化布景逐漸走向內景與外景相互穿插、相互結合的多維空間,電視劇的“視覺樣式”從此產生了根本性變化。
2.錄播時期
1965年12月,我國開始使用錄像設備製作電視節目,錄製的第一個節目是相聲《女隊長》。這種製作方式的改變,從技術上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更便利、更完備的保證。
1966年至1976年十年動亂期間,文化藝術創作橫遭踐踏,剛剛興起的電視劇藝術領域幾乎寸草不生。北京電視台在1967年用錄像設備拍攝了一部電視劇《考場上的反修鬥爭》,這是唯一一部用錄像設備拍攝的黑白電視劇。新時期,中國電視劇創作密切關注現實生活,與社會思潮同步,成功記錄了改革時代曆史畫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產量逐年遞增,在大眾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中國百姓消閑娛樂的重要內容。
3.連續劇時期
1980年2月5日,中央電視台開始播出9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這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也是第一部采用情節劇模式製作的、最早產生廣泛影響的通俗電視連續劇,具有標誌性的意義。1982年以後,我國真正進入電視連續劇時期,通俗電視連續劇形式逐漸成為中國電視劇的主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