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三、造型的综合性

字体:16+-

上述种种“动态造型”,还必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张力”。这里所谓的艺术张力,是指有机融入综合性表现手段,以营构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内蕴。综合性表现手段是指在视像营构中,所使用的除文学(文字)外,诸如雕塑、绘画、声音(音乐)、戏剧、建筑、灯光等造型方法,以通过“表象”或“意象”,来展现、强调或象征要传达给观众的电影内容。这其中,当首推声音。

电影及电视,属于视听艺术,声音不可或缺。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的精神》一书中说:

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很具体、很真实的;我们觉得它是没有重量的、非物质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视像。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因为声音给它以深度范围。

确实,视觉空间在实际生活中总是与声音联系在一起的,也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时,才能给人以完整的真实感。所以,影视编剧在重视视觉造型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声音的描写。

影视中的声音包括三个方面:人声、音响和音乐。

人物声音(语言及其他声息)的作用毋庸置疑,我们专章另述。

对于音响,人们往往不大重视。其实它在一部影视作品声音中所占比重一般有三分之二之多,而且具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除了有助于真实性外,还经常具备强调、夸张、渲染以及“意象”功能,比如为表现场面的寂静,特意突出落叶坠地声、钟表嘀嗒声、床铺吱呀声等;比如为了表现人物的特定心境,可以让喧嚣的街市声销音逝、可以让轻微的呼吸声充盈于空间等;比如为了造成一种象征效果,使某种非现实的音响出现在画面中(如《野草莓》中,在主人公面对街头无指针的挂钟时,画面所出现的巨大的心跳声),以产生一种象征意味……

在所有艺术中,音乐是最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表现节奏的,因此,影视音乐自然成为电影电视中叙述故事、表现情绪、安排节奏等的有力手段。影视音乐可分为两大类:即画面内音乐(写实性音乐)与画面外音乐(表现性音乐)。前者,指影片中人物所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它可以烘托情境、渲染气氛或带动情节,如《魂断蓝桥》中的著名乐曲《一路平安》、《人证》中的主题音乐《草帽歌》、《两个人的车站》中普拉东所拉的手风琴曲等;后者指与画面中人事、场景无关,而是作者有意添加进去,以影响观众感官进而产生特定效果的音乐,如为增加惊险气氛的紧张音乐、为抒发亲切温情的舒缓音乐、为表现怪异的荒诞音乐等。

作为编剧,除了明白声音作用外,还要善于运用“声画对位”这种艺术表现手段。除声音之外,绘画、雕塑、建筑、灯光、戏剧舞台调度等,也是不可忽略的表现手段。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便较为出色地运用了以上这些手段:封闭的院落、阴冷的环境、各种不无意指的建筑造型、体现威严统治的浓重色调与象征人们欲望的红色灯笼以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京剧唱腔和民间锣鼓声……这些,对渲染气氛、加强意指、深化主题,都较好地强化了电影的显示手段,增加了影片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