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三章 “戲”的審美類型(二) 喜劇

字體:16+-

第一節 喜劇的理性界定

一、使人笑的戲劇,就是喜劇嗎

什麽是喜劇?這似乎已不成問題——一般認為:凡是使人發笑的戲劇自然便是喜劇。喜劇的唯一的要素、特征,就是笑,“喜劇是使人發笑的藝術。‘笑’是喜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特征,‘笑’構成了喜劇的基礎,沒有了笑,也就沒有了喜劇”[1]。不少人更熟知果戈裏的名言:“劇中一個正直高尚的人物,它無往而不在。這個正直的高尚的人物就是笑。”[2]上述所言,並不錯。但作為編劇者,若以為自己的劇本隻要能引人發笑,就是成功的喜劇,就未免淺薄,乃至錯誤了。

引人發笑的表演形式有很多。像一些很受街頭巷尾觀眾歡迎的滑稽表演,像舞台與電視上的某些小品相聲,像曾風行於15世紀的歐洲,尤其是法國的鬧劇……在這些表演中,一般不對人物的性格作深入的心理剖析,甚至連人物背景、故事情節也不具備,隻通過對人物表情與行動的極度誇張式表現,如暴飲暴食、酩酊大醉、笨頭笨腦、愚蠢者的狡猾、卑微者的高傲……或相互的挖苦、彼此的嘲弄、意外的巧合、不必要的驚恐,等等,以戲謔、造作以及荒誕、扭曲、變形的方式使人發笑。而這些表演形式,與美學意義上的“喜劇”,尤其是作為戲劇品種之一的具有特定審美屬性的“喜劇”,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相當多的學術著作都將西方喜劇的源頭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認為“喜劇起源於古希臘祭祀酒神時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這種滑稽戲產生於墨加拉城邦民主製建立時代(公元前600年左右),後來流傳到阿提刻,具有了詩的形式,成為喜劇。”[3]對於我國喜劇的源頭,則認為“中國喜劇和西方喜劇一樣,都是本民族戲劇的始祖。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喜劇傳統的國家。戲曲主要就是從喜劇發展而來的。在中國戲曲中‘醜’角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無醜不成戲’。醜,正式作為戲曲中的一個行當,始於宋元南戲,是由宋雜劇的副淨演變而來的:秦(侏儒)——漢(俳優)——宋(副淨)——南戲(醜)。從以上圖示可以看出來,‘醜’是戲曲演員的‘老祖宗’,而‘醜’的前身則是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讚揚的那些古優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