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二、喜劇創作技法

字體:16+-

影視喜劇的創作,除了必然與其他品格的影視作品所用技法相同之外,還有專為營造喜劇情境的特有的常用技法。大體上可分兩個方麵,即物象設置方麵與人事機遇方麵。這兩方麵的手段、技法,既可運用於喜劇的整體設計上,也可以(或更多地)運用於具體場麵、情節乃至鏡頭的設置、安排上。

1.物象設置方麵

物象設置方麵的常用技法,如誇張、反差、錯位、歪曲、變形、失衡、對比及荒誕怪異等。這些技法,主要用於對劇中物象的相互位置與彼此關係的設計,以產生可笑的藝術效果。由於誇張可以說是所有喜劇技法的基礎,我們就不專門介紹,而將其融入其他技法之中。下麵,我們就對除誇張外的其他技法,擇要介紹——

其一,反差。

格調、性質或內涵大相迥異或幹脆截然相反的影視物象被設置在某種環境中,以其強烈不協調的相互映襯,產生喜劇性效果。

體現在大的方麵,如美國影片《陸軍野戰醫院》:在主流意識方麵,本是極嚴肅、堪稱神聖的戰爭場景,卻與極不嚴肅、極不認真,乃至玩世不恭、胡鬧搗蛋的一群參戰人員拚湊成一體,在極大的反差中,整體基調的調侃性諷刺也便確定了下來。再如我國影片《三毛從軍記》的反差:一方麵是殘酷無情的戰爭,另一方麵則是稚弱天真的孩子,這種極難調和的物象偏偏融為一體,則必然會生出帶有苦澀味的“可笑”意境。

其體現在小的場麵、鏡頭處,如表現一個從語言到步態上都可以明白看出是酩酊大醉的人,卻特別莊重地想使你相信他一點酒也沒有喝過。而他越是認真、莊嚴地表白,其可笑程度也越強烈——這也是一種反差:這個被嘲笑的人盡管已經處於可笑的狀態中,可是自己卻極力否認,並極力想維持住他的體麵,則“實在”與“意向”的反差,便不容人不產生笑意了。卓別林舉過這樣的例子:帽子從頭上飛掉,這並不可笑,可笑的是戴帽子的人為了體麵,在大風中頭發披散、衣襟飄揚地去追這頂帽子,於是,其愛麵子與恰恰因此而更失麵子的反差,就使人發笑了。他說:“這就是為什麽我在所有的影片中總是要利用我所處的窘境來拚命裝出一副很莊重的神氣,使我像一個小紳士那樣。這就是為什麽我在窘態中,最關心的還是要不斷地拾起手杖,把圓頂帽戴正和整理我的領帶,即使我剛剛頭朝下摔了一個跟頭。”[14]他還舉例:比如平日裏作威作福、趾高氣揚的警察卻讓他掉進下水道的洞口裏、或跌進泥水匠的水桶裏、或是從正要從嚴盤查的貨車上跌到路邊的水溝內……總之,滿身泥汙,造成狼狽不堪的模樣,觀眾一定要開心地譏笑——因為這代表著平日裏欺壓人們的擁有權威勢力的警察,本身就不被觀眾同情,於是當這些極看重自身尊嚴的“權威”處於狼狽尷尬的局麵中,進而產生強烈反差時,其喜劇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影片《城市之光》裏,卓別林一開始就利用了反差:在城市中心廣場上鼓樂齊鳴,各種社會上的體麵人物正在為一座名為“和平與昌盛”的塑像揭幕。講演後蓋布落下,人們剛要喝彩歡呼,卻發現在塑像的懷裏,睡著一個衣衫襤褸、瘦小枯幹的流浪漢:查理!看到這種極不協調的物象拚湊,觀眾能不發出諷刺的笑聲?!